乌城守捉
唐置,属凉州。在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北乌鞘岭上。后废。
唐置,属凉州。在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北乌鞘岭上。后废。
一作鄁。周武王封纣子武庚于邶,在今河南汤阴县东南三十里邶城村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。”注:“邶以封纣子武庚。”《诗经·邶鄘卫谱》:“自纣城而北谓之邶。”古国名。又作鄁。周武王封殷纣
①西晋改昭阳县置,属邵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南邵东县东。南朝梁省入邵陵县。②东晋太宁元年(323)改邵武县置,属建安郡。治所即今福建邵武市。明嘉靖《邵武府志》卷2:“郡有樵岚山,樵水出焉。治在其阳,故曰邵阳
1913年改宁安府置,属吉林省延吉道。治所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市。1928年直属吉林省。1945年划归松江省。1954年划归黑龙江省。市西南渤海镇为渤海国都上京龙泉府故址。旧县名。1913年废宁安府置,治
1942年置,属贵州省。治所即今贵州赫章县。在贵州省西北部,邻接云南省。属毕节地区。面积3235平方千米。人口64.4万,有汉、彝、苗、布依、回等民族,少数民族占21.7%。辖6镇、12乡(含12民族
亦作三刘集。即今安徽霍邱县东南三流乡。明嘉靖《寿州志》卷1:霍邱县有三刘集。清道光《安徽通志》卷29霍邱县:三刘集在“县东南八十里”。
即今吉林集安市西北双岔乡。民国《辑安县乡土志》:“双岔河,城西一百二十五里。”
唐置,属羁縻述昆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西北。北宋废。古县名。唐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西北、河池市东境。属始安郡。北宋废。
五代方镇。后晋改成德军置。治所在镇州(今河北正定县)。后汉复名成德军。五代方镇名。五代晋时改成德军置,治镇州(今河北正定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石家庄、正定等市县地。汉复改成德军。
北宋元祐三年(1088)改永定县置,属横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横县西北峦城镇北郁江东岸。元至正十二年(1352)迁治三洲村(今峦城镇西南十里)。明洪武三十一年(1398)迁今峦城镇(旧永淳县),属南宁府。民
清置,属青县。即今河北沧县西北二十五里杜林回族乡。后设巡司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