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乌龙山

乌龙山

①即古卢龙山。在今河北迁西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承德府一》:乌龙山“在府东南二百五十里。古卢龙山也。卢龙塞当在其地”。杨守敬《水经注疏》谓卢龙塞即“今潘家口”。

②一名乌山。在今浙江建德市东北五十八里。宋《淳熙严州图经》卷2仁安山:“旧名乌龙山,其傍当驿路,有岭亦名乌龙岭。”北宋末改名仁安山,明初复旧名,李文忠败苗帅于乌龙岭,即此。

③即乌奴山。在今四川广元市西。清彭遵泗《蜀碧》卷1:崇祯十年(1637),李自成由汉中攻广元,杀总兵侯良柱,“结七十营于乌龙山下”。《清一统志·保宁府一》:乌奴山,“《旧志》:一名乌龙山”。今山东麓有“广元皇泽寺”。

④即今云南东川市西珙王山。唐至明称乌龙山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:乌龙山,“山有十二峰,北临金沙江,蒙氏封为东岳”。《云南山川志》:“山北临金沙江,有十二峰耸秀,为诸山之冠,八九月间,上常有雪。其顶有乌龙泉,下流为乌龙河。蒙氏封此山为东岳。”


又称乌龙岭。在浙江省建德市东。海拔909米。山势磅礴雄伟,为古严州府的镇山。元至正十八年(1358年),苗帅杨完者屯兵乌龙岭,李文忠、邓愈击败之,即此。山中层峦叠嶂,林木葱郁,风景优美。有乌石寺,为古代名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榜墟

    即今广西平果县北榜圩镇。旧属思隆县。清设巡司于此。

  • 小漫天岭

    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北三十五里,与大漫天岭相连。五代唐清泰初,孟知祥置砦于此。《宋史·王全斌传》:乾德间伐蜀,“命(崔)彦进、(康)延泽督阁道进,数日成,遂进击金山砦,破小漫天砦”。即此。见“漫天岭”。

  • 大龙兴寺

    简称龙兴寺。在今安徽凤阳县北。为明洪武十六年(1383)在离於皇旧寺(皇觉寺)十五里之中都城内盛家山重建的佛寺。

  • 焦源坳

    在今江西遂川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吉安府龙泉县: 焦源坳 “在县东三十里,为南康间道”。

  • 兰口

    即今广东东源县东北兰口镇。旧属河源县,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龙渠县

    ①宋置,为羁縻县。治所在今湖北利川市西南七十六里忠路镇。元改为忠路寨。②南宋改南宾尉司置,属忠州。治所在今四川万县东南龙驹镇。元初废。古县名。南宋改南宾尉司置,治今重庆市万州区东南龙驹。属忠州。元初废

  • 雒阳南宫

   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内。据顾野王 《舆地志》 记载: “秦时已有南北宫。” 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 说: 刘邦曾 “置酒雒阳南宫”。同书 《张良传》 还记载,刘邦曾 “在雒阳南宫,从复道望见诸将,往

  • 泉子湖

    亦作全子湖。在今湖北钟祥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安陆府钟祥县: 泉子湖 “在府东。伯颜由藤湖入汉江,趣郢城,郢州将赵文义来追,战于泉子湖,文义败绩”。古湖名。在今湖北省钟祥市东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南宋

  • 西戎

    唐代汉文史籍中偶对吐蕃的泛称。《旧唐书·吐蕃传》:“西戎之地,吐蕃是强。”此泛指今西藏及藏族各聚居地区。

  • 确山县

   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 (1012) 改朗山县置,属蔡州。治所即今河南确山县。元属汝宁府。明洪武初省入汝阳县,十四年 (1381) 复置。民国属河南汝阳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在河南省南部。属驻马店市。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