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安驿
在今广东阳江市西乐安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春县:乐安驿在“县南九十里,接阳江县界。隆庆五年筑城”。
在今广东阳江市西乐安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春县:乐安驿在“县南九十里,接阳江县界。隆庆五年筑城”。
明洪武中置,属临安府。治所在今云南红河县西南二十八里大新寨。清康熙二十年 (1681) 改土舍,后属石屏州。道光年间迁治今红河县西南二十二里乐育。1933年废入石屏县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改和泥
在今西藏类乌齐县东北,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。清《西藏图考》卷5:尼牙木查族“百长一员,住牧朱特地方”。朱特今名珠托。
①即西陵峡口。在今湖北宜昌县西二十五里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(219),孙权得荆州,以陆逊为右护军、镇西将军,陆逊 “还屯夷陵,守峡口以备蜀”。②在今宁夏青铜峡市南黄河东。《方
即古㶟余水。 亦名榆河。 即今北京市东北温榆河。源自居庸关,南流经昌平县西至沙河镇为其上游北沙河,东南经顺义县至通县北入北运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上谷郡军都县: “温余水东至路,南入沽。
即今四川射洪县西南三十五里太乙镇。清光绪《射洪县志》卷2:观音阁场在“县(旧治在今金华镇)南七十五里”。1950年改置太乙乡。1984年改为太乙镇。(1)在湖南省溆浦县中北部。面积59平方千米。人口3
又作郭布、高普。在今西藏东南部珞渝地区,墨脱县治西南八十九里处,沿雅鲁藏布江右岸。为珞巴语名。原隶属西藏地方政府管辖。1944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。
亦作利济驿、利济店。在今四川越西县东北保安藏族乡境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34越嶲卫:梅子堡“二十里为利济驿,十五里为青冈关”。《明史·四川土司传》:万历中,邛部长官司“土目阿堆等拥沙氏,焚利济站庐舍
在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西五十里,舒溪西岸,西接石台县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泾县 “有盖山”。《元和志》 卷28泾县: 盖山 “在县西南八十里( 《舆地纪胜》 引作二百八十里)。下有舒姑泉,昔舒氏女化为
秦置,属颍川郡。治所在今河南长葛县东北。北魏为颍川郡治。东魏武定七年(549)徙治颍阴县(今河南许昌市)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)并颍阴县入长社县。隋开皇初改为颍川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为长社县,为
①在今甘肃古浪县东裴家营乡一带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3庄浪卫: 裴家川 “在卫东。东北流,绵亘于靖远卫及宁夏中卫之境,为戍守要地。万历间,设官兵驻守于此”。②即今宁夏中卫县西南米粮川,北流入黄河。《方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