乘丘
春秋时鲁地。在今山东兖州市西南三十五里。《春秋》: 庄公十年 (前684),“公败宋师于乘丘”。《战国策·魏策》: 张仪谓魏王曰: “齐遂伐赵,取乘丘。” 即此。
古邑名。春秋鲁邑。在今山东省兖州市西北。《春秋》庄公十年(前684年):“公败宋师于乘丘。”即此。西汉置乘丘县。
春秋时鲁地。在今山东兖州市西南三十五里。《春秋》: 庄公十年 (前684),“公败宋师于乘丘”。《战国策·魏策》: 张仪谓魏王曰: “齐遂伐赵,取乘丘。” 即此。
古邑名。春秋鲁邑。在今山东省兖州市西北。《春秋》庄公十年(前684年):“公败宋师于乘丘。”即此。西汉置乘丘县。
唐贞观元年(627)置。《唐六典》卷3:关内道“东距河,西抵陇坂,南据终南之山,北边沙漠”。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北, 内蒙古阴山以南,宁夏贺兰山、甘肃六盘山以东地区。开元二十一年(733)分置京畿道,与关
①隋开皇六年(586)置,治所在无终县(今天津市蓟县)。大业初改为渔阳郡。唐武德二年(619)复置,治所在渔阳县(今天津市蓟县)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②唐武德二年(619)置,治所在潞县(今北京市通
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北。东汉末,张白骑据此。《周书·权景宣传》:西魏大统四年(538),宇文泰自洛阳还,“留景宣守张白坞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北。东汉末张白骑据此,因名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大同四年
元至元二十五年(1288)置曲靖等路宣抚司。二十八年升宣慰司兼管军万户府,属云南行省。于曲靖(即今云南曲靖市)置司。领曲靖、澂江、普安、普定等路及仁德府。辖境约当今云南东部和贵州西部地。明初废。元至元
在今安徽凤台县西南淮河两岸硖石山上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 “淮水又北径山硖中,谓之硖石。对岸山上结二城,以防津要。” 即此。
①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。清周城《宋东京考》卷20:仓颉墓“在城东北二十里时和保,俗呼为仓王冢。旁有仓王城,世传仓颉所筑”。②在今陕西白水县东北五十里仓颉庙。传为黄帝时创造文字的仓颉葬地,后人修庙纪念。现
在今江苏苏州市阊门外。《清一统志·苏州府二》: 渡僧桥 “宋建。先以舟渡,有僧呼渡,舟子弗纳。僧折杨枝浮水而过,故名”。
一名大关岭。即今福建尤溪县南大官岭。《寰宇记》卷100南剑州尤溪县:分枝岭,“按《县图》云,南至泉州德化县尤岭为界,岭上有分枝树,其树一枝向南,一枝向北, 以树枝分二州之界”,故名。
①战国赵武灵王置,秦时治所在云中县(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古城)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以东、大青山以南、卓资县以西,黄河南岸及长城以北地。西汉辖境缩小。东汉属并州。东汉末废。②北魏置,为朔州治。治
在今福建永定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永定县:“伯公坳在县西南。径路窄狭,道出潮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