井研镇
北周宣政元年(578)置,属蒲亭县。在今四川井研县南。镇以井研盐井为名。隋大业元年(601)升为井研县。
北周宣政元年(578)置,属蒲亭县。在今四川井研县南。镇以井研盐井为名。隋大业元年(601)升为井研县。
在今甘肃渭源县南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建武十年(34)冬十月,“先零羌寇金城、陇西,来歙率诸将击羌于五谿,大破之”。
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南城内。《邺中记》载:“圣寿堂在修文、偃武殿后。”《北齐书·祖珽传》:“后主令要中数人扶持出入,直至永巷,出万春门,向万寿堂。每同御榻,论决政事。”
①在今广东电白县东南。旧属茂名县,明置巡司于此。②即今陕西渭南市东赤水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天复元年(901),朱全忠欲迁昭宗去东都,“闻车驾西幸,与僚佐议,复引兵还赤水”。③在今甘肃岷县东。一说在今青
原名旧堂。即今内蒙古凉城县北厢黄地乡。清末,外国传教士先后在此建两座天主教堂,先建者称旧堂。1964年改名厢黄地。
明洪武六年(1373)置,属西安行都司。治所在灵藏(在今四川德格县西北俄支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大渡河上游以西,至西藏昌都地区及青海南部地区。清改为林葱安抚司。
①南朝梁大同二年(536)置, 治在宣汉县(西魏改为石城县,在今四川达川市)。唐杜佑《通典》卷175《州郡》:万州“以州内地万余顷,因以为名”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达川、达县、开江、宣汉等市县地。西魏废帝二
在今山东境。《周礼·职方》 幽州:“其浸菑、时。”一名耏水,又名如水。上游即今发源于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南的乌河。自临淄西北以下,古分二支:一支西流经今桓台县境西北入济水,旱时干涸,故又称干(乾)时。《左
①又名伏龙山。在今江西新建县西。《太平御览》 卷48引 《豫章记》: 洪崖山,“按 《旧经》云,古老相传,昔有洪崖先生居此山上,故以为名”。又引梁载言 《十道志》: “豫章有铜山,山中有洪井,飞流悬注
西汉鸿嘉二年 (前19) 封东平思王子宣为桃乡侯国于此,属泰山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汶上县东北四十里南陶。东汉废。西汉成帝鸿嘉二年(前19年)封东平思王子宣为桃乡顷侯,以故桃邑置桃乡侯国,治今山东省汶上县东
狼汤渠分黄河水东流至浚仪县 (今河南开封市) 境一段的别称。《后汉书· 王景传》: 东汉明帝命王景 “与将作谒者王昊共修作浚仪渠”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 “渠流东注浚仪,故复谓之浚仪渠也”。(浚xù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