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仁怀县

仁怀县

北宋大观三年(1109)置,属播州。治所在今贵州赤水县东南复兴镇。宣和三年(1121)废。明万历二十九年(1601)复置,属遵义府真安州。治所在留元坝(今赤水市)。据明曹学佺《名胜志》:“仁水在县西南一里,东南流注水,此仁怀县之所由名也。”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四川卷下称:“仁江在播州宣慰司东南五十里。源自永安驿山涧,下流合湘江入乌江。曰仁怀者,仁水怀来之义也。”清雍正六年(1728)随遵义府改属贵州。雍正九年(1731)移治亭子坝(今仁怀县)。民国初属贵州黔中道。1920年直属贵州省。


古旧县名。北宋大观三年(1109年)置,治今贵州省赤水市西南复兴场。属滋州。宣和三年(1121年)省为堡。明万历二十九年(1601年)复置,治今赤水市留元坝。清雍正八年(1730年)徙治中枢(今仁怀市区)。属遵义府。1956年由中枢镇迁治茅台镇。1971年复迁回中枢镇。1995年改设仁怀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骆口驿

    唐置,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南骆谷口。元稹有 《骆口驿诗》。

  • 东乡五路安抚司

    明洪武六年(1373)置,属施州。治所即今湖北宣恩县东北细沙乡。二十三年(1390)废。永乐五年(1407)复置,属施南宣抚司。清初改为东乡土司。明洪武六年(1373年)置,治今湖北省宣恩县东北。二十

  • 前赵

    十六国之一。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 (今山西离石县北) 称汉王,308年称帝,309年迁都平阳 (今山西临汾市西南)。310年刘聪即位,316年灭西晋。三年后刘渊侄刘曜迁都长安(今陕西西安市

  • 芦芽山

    又名芦芽尖山。在今山西宁武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宁武府》:芦芽山“周百余里,跨神池、五寨、静乐、岢岚诸州县界”。在山西省西北部。《大清一统志》:芦芽山“叠峰耸秀,前有小山,尖如竹阴,多生芦草,故名”。为

  • 多功河

    即今四川天全县南之天全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天全六番招讨司:“南有和水、一名始阳河,亦名多功河,流入雅州青衣江。”

  • 摸斗岭

    亦作墨斗岭、 缠斗岭、 墨㪷岭。 即今河北滦平县东北伊逊河下游之伊逊岭。宋沈括 《熙宁使虏图抄》: “济滦水,东出度摸斗岭,二十五里至柳河馆。” 宋人纪行诗有 “此岭可摸斗,南山又摘星”

  • 安国衣锦军

    简称衣锦军。五代梁开平二年(908)吴越王钱镠升衣锦城置,治所在今浙江临安县城。北宋太平兴国三年(978)吴越纳土归宋,改为顺化军。

  • 水磨沟

    即今新疆乌鲁木齐市东北水磨河。有泉出石穴,水势奔涌。旧多设水力磨于此,因名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79:迪化县“城东十里水磨沟。水木明瑟为近郊胜地”。(1)景区名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东北部。风

  • 张家坎

    即今四川眉山县南十六里张坎镇。民国《眉山县志》卷2:金花乡有张家坎场。

  • 小屯村

    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。其地发现商代后期都城遗址,即著名的殷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