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从江县

从江县

1941年并永从、下江二县置,属贵州省。治所在丙妹镇(今贵州从江县)。


在贵州省东南部、都柳江中游,邻接广西壮族自治区。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。面积3244平方千米。人口31万。辖7镇、1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丙妹镇。清乾隆三十五年(1770年)置下江厅,治今县西下江镇,属黎平府。1913年废厅置下江县;于丙妹设分县,隶永从县,属黔东道(1914年改名镇远道)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1936年撤销丙妹分县。1941年永从县与下江县合并,各取一字置从江县,县治丙妹。1950年12月,从江县解放,隶独山专区。1952年隶都匀专区。1956年改隶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。1958年并入榕江县,1961年析出复置。地处黔东低山丘陵南部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森林资源丰富,是省林业县之一。森林覆盖率33.3%,林木有松、杉。经济林木有油桐。盛产柑橘,尤以部优产品椪柑闻名全省。农产有稻、小麦、玉米、薯类、油菜籽等,“黑香糯”是粮食佳品。有铜、铅、锌、铁、锰、金、银等矿。工业有煤炭、水泥、酿酒、农机、粮油及木材加工、制鞋、印刷、缝纫等。黎从公路经县境东部,榕从公路横穿。都柳江客货轮可达广西融安、柳州等地。名胜古迹有增冲鼓楼,信地、高坪鼓楼和十里潭、八仙桥、观音阁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郑陂

    在今安徽萧县西北。三国魏郑浑主持兴修,故名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郑浑传》: 魏文帝时,郑浑为沛郡太守,“郡界下湿,患水涝,百姓饥乏。浑于萧、相二县界,兴陂遏,开稻田,郡人皆以为不便。浑曰: ‘地势洿下,宜

  • 古站

    即今黑龙江省呼玛县。民国白眉初《满洲三省地志》:呼玛县“民国四年迁移古站,即今治地”。

  • 紫陌

    又作紫陌桥,又名祭陌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城西北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 漳水 “又北径祭陌西。战国之世,俗巫为河伯取妇,祭于此陌。 ……地留祭陌之称焉。 又慕容㑺投石虎尸处也,田融以为

  • 黄岩江

    在今湖南凤凰县北二十三里。清严如熤《苗疆险要考》 谓 “两山雄峙,一径盘纡,东西隘口数处,……为民间御苗之地”。

  • 丰仪镇

    即今山西屯留县西南丰宜镇。《清一统志·潞安府》:丰仪镇“在屯留县西南四十里。有堡”。

  • 沁南县

    1941年10月晋冀鲁豫边区由沁水县析置,属太岳区。治南阳村(今山西沁水县西南南阳村)。1947年撤销,与士敏县合并,复置沁水县。旧县名。太岳抗日根据地设。1941年由山西省沁水县南部析置。以位县南得

  • 涡阳县

    ①北魏置,为谯州南谯郡治。治所在今安徽蒙城县东北涡河北岸刘寨村,后移今蒙城县。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改为肥水县。②清同治三年 (1864) 置,属颍州府。治雉河集(即今安徽涡阳县)。民国初属安徽淮

  • 岩脚场

    即今贵州六枝特区西北岩脚镇。旧属郎岱县,有把总防守。

  • 西沛郡

    南朝梁侨置,属霍州。治所在今安徽霍山县境。北魏以后废。

  • 岔口村

    在今山西古交市西南五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一》 称:“明天启间曾建营房于孔河都、岔口诸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