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佛光寺

佛光寺

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五十五里佛光山腰。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,唐大中十一年(857)重建。寺依山筑,山因寺名。隋、唐时颇为兴盛。原有一座七间三层的弥勒阁,宽七间,有三层。高约32米,是五台山著名佛寺,唐会昌五年(845)武宗禁佛时被毁。现存的大佛殿是唐大中十一年(857)重建寺庙时所建。六角形的祖师塔,则是北魏遗物。前院文殊殿为金代建筑。其余山门(即天王殿)、伽蓝殿、万善堂、香风花雨楼等, 皆明、清时重修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山西省五台县城东北32千米佛光山腰。寺因势建造,坐东向西,三面环山,惟西向低下而疏豁开朗。寺内建筑高低错落,主从有致。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,隋、唐寺况兴盛,远及日本。原有主要建筑弥勒大阁,宽7间,高约32米。唐会昌五年(845年)武宗禁止佛教,寺宇被毁;宣宗继位后复佛法,至大中十一年(857年)重建。现存六角形祖师塔,形制古朴,是北魏遗物。山腰的东大殿,雄伟壮丽,为唐代所建;前院文殊殿为金代建筑;其余山门(即天王殿)、伽蓝殿、万善堂、香风花雨楼及厢房等建筑,皆明、清重修。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,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有重要地位。寺内塑像、壁画、石幢、墓塔、汉白玉雕像等所存文物是唐代佛教艺术的精华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佛光寺东大殿


猜你喜欢

  • 靖远砦

    北宋宣和三年 (1121) 废兑州置,属邕州。在今广西东兰县东南。元废。

  • 七里涧

    ①在今河北井陉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井陉县:七里涧“在县(今城关镇)东北,诸山溪之水在县北境者,皆汇流于此,南入绵蔓河,霖潦暴作,行路皆绝”。②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东受谷水,东流至今偃师市西复

  • 牛山镇

    在今河南光山县东南。明洪武七年(1374)于此置巡司。万历中移于长潭驿。在江苏省东海县中部略偏西,西临西双湖水库,跨陇海铁路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69.3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牛山,人口

  • 达卢古部

    又作达鲁虢部、达鲁古部。辽属国。为女直部落。王府在达鲁古城(今吉林松原市东;一说在农安县西北兴隆堡附近)。分布于吉林松花江以南,拉林河以西地区。《辽史·太宗纪》:从太祖“东平渤海,破达卢古部”,即此。

  • 巴普

    即八普。察合台汗国属地。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西南纳伦河北岸。

  • 河滨郡

    北周置,属弘州。治所在今甘肃碌曲县西南。隋开皇初废。

  • 龙湾河

    即今河北香河县南青龙湾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香河县:龙湾河在“县南四十里。有大、小龙湾,夏秋之际,二水合流,经宝坻县界,入永平府昌黎县之七里海。相传辽时海运故道”。

  • 杨家埠

    即今浙江浦江县东北白马镇塘里村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后废。

  • 宣乐县

    ①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梁乐县置,属连州。治所在今广东阳山县南。大业初属熙平郡。大业末废。②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齐州。治所在今广东怀集县西北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

  • 别失八里城

    别失八里,又作别石巴、鳖思马、别十八里、别石八里、别失拔里、别失八剌哈思。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。突厥语意即“五城”。唐为庭州及北庭都护府治,蒙古宪宗时置别失八里行尚书省、元置别失八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