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佛光寺

佛光寺

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五十五里佛光山腰。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,唐大中十一年(857)重建。寺依山筑,山因寺名。隋、唐时颇为兴盛。原有一座七间三层的弥勒阁,宽七间,有三层。高约32米,是五台山著名佛寺,唐会昌五年(845)武宗禁佛时被毁。现存的大佛殿是唐大中十一年(857)重建寺庙时所建。六角形的祖师塔,则是北魏遗物。前院文殊殿为金代建筑。其余山门(即天王殿)、伽蓝殿、万善堂、香风花雨楼等, 皆明、清时重修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山西省五台县城东北32千米佛光山腰。寺因势建造,坐东向西,三面环山,惟西向低下而疏豁开朗。寺内建筑高低错落,主从有致。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,隋、唐寺况兴盛,远及日本。原有主要建筑弥勒大阁,宽7间,高约32米。唐会昌五年(845年)武宗禁止佛教,寺宇被毁;宣宗继位后复佛法,至大中十一年(857年)重建。现存六角形祖师塔,形制古朴,是北魏遗物。山腰的东大殿,雄伟壮丽,为唐代所建;前院文殊殿为金代建筑;其余山门(即天王殿)、伽蓝殿、万善堂、香风花雨楼及厢房等建筑,皆明、清重修。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,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有重要地位。寺内塑像、壁画、石幢、墓塔、汉白玉雕像等所存文物是唐代佛教艺术的精华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佛光寺东大殿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上庄

    即今河北鹿泉市南十六里上庄镇。明嘉靖《获鹿县志》卷2乡社:有上庄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0获鹿县图:东南有上庄。集镇名。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西部。五峰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1060。因地处上马圈村之

  • 金带河

    在今江西德安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九江府德安县: 金带河 “旧从西南流,合庐山诸河,四面旋绕如带。后以山溪瀑涨,冲决城西,入城西北之箬山河,而会东北之水,县西之水遂竭。嘉靖二十六年,开浚如旧”。

  • 高视河

    即今湖北崇阳县南青山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崇阳县: 高视河在 “县南五十里。汇山溪诸水,下流入于隽水”。

  • 永和砦

    北宋置,属通远县。在今甘肃环县东南一百里。元废。

  • 安夷川

    即今青海平安县西南祁家川水(三合沟)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湟水又东,安夷川水注之。水发远山,西北流,控引众川,北屈,径安夷城西北,东入湟水。”

  • 杨菁墟

    亦作洋青墟。即今广东遂溪县西洋青镇。清道光《遂溪县志》卷4:杨青墟在“县西三十里”。

  • 江南河

    古运河名。又名漕河。本秦代在春秋吴国故渠基础上开凿的人工运河。六朝时为漕河。隋大业六年(610)重浚,定名江南运河。北起京口(今江苏镇江市),东南经丹徒、丹阳、常州、无锡、苏州,绕太湖之东,直达余杭(

  • 中水县

    ①西汉高帝封功臣吕马童为中水侯,后为县,属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献县西北三十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颜师古注引应劭曰:“在易、滱二水之间,故曰中水。”东汉属河间国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)废。②南朝宋侨置,属广

  • 黄阳司

    即黄阳堡。今湖南冷水滩市东北四十里黄阳司镇。明设黄杨堡巡司于此。

  • 永安营

    ①即今甘肃靖远县西北永安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2靖远卫:永安营“在卫北裴家川。……卫境要地,设官军戍守于此”。②在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宁府二》:永安营“在大通县西。地名测尔兔。本朝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