候涛山
即招宝山。今浙江宁波市镇海区东北招宝山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1庆元府: 巾子山 “在定海县东北八里,与候涛山形势相望,为潮水入之屏障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宁波府定海县: 招宝山 “在县城东北,本名候涛山,以诸蕃入贡停泊于此,因改今名。南临港口,屹然耸峙,极为要害。旧设台堠于此。今改设城堡”。
即“招宝山”。
即招宝山。今浙江宁波市镇海区东北招宝山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1庆元府: 巾子山 “在定海县东北八里,与候涛山形势相望,为潮水入之屏障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宁波府定海县: 招宝山 “在县城东北,本名候涛山,以诸蕃入贡停泊于此,因改今名。南临港口,屹然耸峙,极为要害。旧设台堠于此。今改设城堡”。
即“招宝山”。
即今辽宁开原市东南一百三十九里黄旗寨乡。民国 《开原县志》 图: 东南有黄旗寨。
北魏置,即今河北河间市。太和十一年(487) 置瀛州于此。北魏置,即今河北省河间市。太和十一年(487年)置瀛州于此。
西汉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枣庄市旧峄县西南三十里阴平镇。阳朔二年(前23)封楚孝王子回为侯国。东汉改为阴平县。西汉阳朔二年(前23年)封楚孝王子回为阴平侯,置阴平侯国,治今山东省枣庄市西南阴平镇。
在今江苏苏州城西南横塘镇东北一里王家村边。唐寅 (1470— 1523) 字伯虎,吴县人。明代著名画家。初葬城北桃花坞,明嘉靖二十二年(1543) 迁葬于此。墓前原有石坊、石碑亭各一座,石坊正面刻 “
即灵关。在今四川宝兴县南灵关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芦山县: “西北有临关,旧曰灵关,正统初更名。有临关巡检司。”
春秋时莒邑。在今山东莒县北。《左传》:襄公二十三年(前550),“齐侯还自晋,不入,遂袭莒。门于且于,伤股而退。明日,将复战,期于寿舒。杞殖、华还载甲,夜入且于之隧,宿于莒郊”。杜注:“且于,莒邑。”
即今安徽寿县西南迎河集。清乾隆《寿州志》卷1西南乡《市集》:迎河集“离城一百里”。
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宝庆府二》:牛栏峒“领城溪等九砦”。
唐贞观八年 (634) 改南尹州置,治所郁平县 (今广西贵港市)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怀泽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贵州。辖境相当今广西贵港市地。元属广西道肃政廉访司。大德九年 (1305)
清雍正七年(1729)置,属直隶省。治所即今河北平泉县。乾隆四十三年(1778)改置平泉州。清雍正七年(1729年)置。治今河北省平泉县。直属直隶省。乾隆四十三年(1778年)降为平泉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