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明岩
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金顶上。南宋范成大《吴船录》卷上:“冒寒登天仙桥,至光明岩,……人云佛现悉以午,今巳申后,不若归舍, 明日复来,逡巡,忽云出岩下傍谷中,即雷洞山也。云行勃如队仗,既当岩,则少驻,云头现大圆光……。”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17峨眉县:光明岩“在峨眉山顶,铁瓦殿后,天生桥侧。一名睹佛台,又名光相台”。
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金顶上。南宋范成大《吴船录》卷上:“冒寒登天仙桥,至光明岩,……人云佛现悉以午,今巳申后,不若归舍, 明日复来,逡巡,忽云出岩下傍谷中,即雷洞山也。云行勃如队仗,既当岩,则少驻,云头现大圆光……。”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17峨眉县:光明岩“在峨眉山顶,铁瓦殿后,天生桥侧。一名睹佛台,又名光相台”。
①又名越王山、越山。在今江西奉新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6洪州奉新县: 药王山“在县西北五十里。山上有药王庙,因以名之。其山盘险而上,及其顶平阔二十里,其中有湖水澄深无底,湖岸四时花木芳浓,风景异于
在今河北定州市北。《水经·滱水注》:“卢奴城内西北隅, 有水渊而不流,南北百步,东西百余步, 水色正黑, 俗名黑水池。或云水黑曰卢,不流曰奴,故此城藉水以取名。”池水东北合滱水。
1913年改温宿府置,属新疆阿克苏道。治所即今新疆阿克苏市。因阿克苏河得名。1930年属阿克苏行政区,后直属新疆省。1983年改为阿克苏市。旧县名。本温宿府,1913年裁府改置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
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)置,属保安州。在今河北怀来县(沙城)西北良田屯村。
即今河南商丘县西南毛堌堆乡。明嘉靖《归德州志》卷1《村镇》:“毛堌堆集,州西南三十里。”
北宋置,属平阴县。即今山东东阿县东北旦镇街。古镇名。在今山东省东阿县东北。北宋属平阴县。后废。
在今广东清远市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清远县:安远驿“在县城西”。
在今浙江余姚市东南五十里城山村。《战国策·楚策》:范环对楚王曰:“且王尝用滑于越而纳句章。”秦置句章县。
即倪塘。在今江苏江宁县东。《梁书·敬帝传》:太平二年(557)五月,北齐军水、步至秣陵故治,“癸卯,齐军进据儿塘,舆驾出顿赵建故篱门,内外纂严”。《陈书·高祖纪》:“齐兵自方山进及儿塘,游骑至台。”即
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,为凉州治。治所即今甘肃武威市。与姑臧同城分治,神鸟理西,姑臧理东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总章元年 (668) 复置,改名武威县。神龙元年 (705) 复为神鸟县。广德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