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八面山

八面山

①在今湖南资兴市东北,接桂东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兴宁县:八面山“峭险壁立,延袤二百余里,登之可见郴、衡、吉、赣诸郡。又山中有上洞、中洞及雷家洞, 皆深险,素为贼窟。嘉靖末,‘瑶贼’黄积珠等据险肆掠,寻就擒。隆庆二年, ‘瑶贼’谢福通复猖獗于此,官军讨平之,因置堡戍于此”。

②在今湖南龙山县西南一百六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永顺州》:八面山“横亘百里,接四川酉阳州界”。

③在今江西井冈山市(茨坪)西北、湘赣交界处。海拔1800余米。为井冈山最高哨口,是通往湖南酃县(今炎陵县)的要隘。为五大哨口之一。南通大井,东通上井,十分险要。1928年10月设哨。现哨口遗址保存完好。

④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黔江县:八面山在“县西二里。山分八面。上有池,周回百顷,四时不竭”。

⑤在今四川洪雅县南。明嘉靖《洪雅县志》卷1:八面山“在县南,与峨眉山对峙,广长数十里。山有八面,视之如一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洪雅县“九胜山”条下:“八面山在县南三十里。峰峦高峻,黛色参差,八面如一,因名。”


(1)在江西省井冈山市茨坪西北,湘、赣二省交界处。海拔1800多米。为井冈山最高哨口,气势雄伟,是通往湖南炎陵县的要隘,为五大哨口之一。山上有小路两条,南通大井,东通上井,哨口设在两路交叉地。通往山下有一陡峭小路,十分险要。1928年10月设哨,现哨口遗址保存完好。当年红军构筑的石块胸墙和土木工事清晰可见。 (2)在湖南省资兴、桂东两市县境。为罗霄山脉分支之一,由石英砂岩等多种岩石构成。东北—西南走向。北连万洋山,南接骑田岭,东邻诸广山。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,同名主峰(2042米)在资兴市东。植被茂密,多灌木丛,动植物资源丰富。盛产药材。山峭险壁立,延袤100千米。明嘉靖末,瑶人黄积珠等据险反抗官军。隆庆二年(1568年),瑶人谢福通起事于此。官军镇压后,置堡戍守。抗日战争时期为湘粤赣游击队活动中心之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沛郡

    ①西汉高帝改泗水郡置,治所在相县(今安徽淮北市西北相山区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北,西肥河以东,五河、泗县以西,河南夏邑、永城及江苏沛、丰等县地。东汉改为沛国。三国魏移治沛县(今江苏沛县)。西晋还旧治

  • 孟门山

    ①在今山西吉县西、陕西宜川县东北,龙门之北,黄河两岸。《山海经·北次三经》: “孟门之山,其上多苍玉、多金,其下多黄垩、多涅石。” 《吕氏春秋·有始览》、《淮南子·墜形训》 中皆列为九山之一。②在今陕

  • 铅厂

    即今江西崇义县南四十五里铅厂镇。明正德十四年 (1519) 置巡司于此。集镇名。在云南省巧家县东部。铅厂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30。因清光绪年间在此办铅锌矿得名。产马铃薯、麦类、豆类等。为绵羊主产区。

  • 释迦泊

    在今内蒙古河套北塞外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会昌二年 (842),河东奏: “回鹘兵至横水,杀掠兵民,今退屯释迦泊东。” 李德裕上言: “释迦泊西距可汗帐三百里”。胡三省注: “乌介时移帐保错子山。”

  • 岱山

    ①即今浙江岱山县岱山岛。《清一统志·宁波府一》: 岱山 “在定海县东北海中。约一潮可到。有鹞子尖。其巅下冈岚秀拔,林樾苍润,时有云雾抹其顶”。②即泰山。在今山东泰安市北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海、岱惟青州

  • 商王朝自盘庚至纣的都城。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小屯村。《史记·殷本纪》 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:“ 《竹书纪年》: 自盘庚徙殷,至纣之灭,七百七十三年,更不徙都。”(1)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。商王朝第

  • 永城县

    ①三国吴太平时分南城县置,属临川郡。治所在今黎川县北三里田东湾一带。隋开皇中废。唐武德五年(622)复置,属抚州。七年(624)废入南城县。②东晋末置,属新宁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新兴县或高要市境。南朝宋大

  • 黄沙隘

    即大黄沙隘。在今江西瑞金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赣州府瑞金县: 黄沙隘 “在县东南。路通汀州,平坦可以据守”。

  • 下坊集

    即今安徽泾县北太园乡。明嘉靖《泾县志》卷1:下坊镇在“县北五里”。清嘉庆《泾县志》卷2:下坊镇“在县北五里耿姥渡口,有河东、河西二处”。

  • 乐光县

    唐贞观中置,属芝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忻城县南隆光村。北宋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中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南龙光。属芝州。北宋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