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兴仁镇

兴仁镇

①即今黑龙江省明水县东兴仁镇。旧属拜泉县。民国《黑龙江志稿》卷2:明水县有兴仁镇。

②在今江西于都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赣州府二》:兴仁巡司“在雩都县东北一百里。旧名平头寨,路通闽广,当五洞七径之冲。宋绍兴三年,岳飞平固石洞贼,遂建寨于此。明初置巡司,本朝乾隆四十三年改今名”。


(1)在黑龙江省明水县东南部。面积112.5平方千米。人口1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兴仁,人口 3720。清光绪年间开荒建屯。1929年称第二区,1938年称兴仁村。1956年设兴仁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85年改镇。产玉米、大豆、小麦等。有酿酒、被服、农机修配等厂。公路通明水、永兴等地。(2)在江苏省通州市中西部、通吕运河北岸。面积39平方千米。人口4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兴仁,人口1万。原名新地,清康熙十一年(1672年)在此安置海门灾民,取“仁者兴仁”之意命名。1929年称今名。1957年设石鼎乡,1958年改公社。1965年改名兴仁公社,1983年改置镇。2000年横港乡并入。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大豆等。有棉纺织、医疗器械、轻工机械、化工、绣品等厂。通吕、兴小公路经此。(3)在四川省邻水县东北部。面积58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兴仁,人口 7650。清乾隆年间取“一国兴仁”之句简名。1949年为兴仁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改乡,1993年置镇。有煤、天然气等矿。产油菜籽、辣椒、苎麻、甘蔗、茶叶。有酿酒、粮食加工、印刷、采矿等业。南朝梁邻水县治。通公路。(4)在贵州省丹寨县西北部、清水江与乌龟河之间山岗上。面积187.6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清乾隆二十年(1755年)设兴仁堡,1932年置兴仁镇,1941年改兴仁乡。1953年分建兴仁、摆泥、新民三乡,1956年摆泥乡并入兴仁乡。1958年建兴仁公社,1959年改为兴仁管理区,1961年恢复兴仁公社。1969年烧茶公社并入,1970年烧茶公社分出。1984年改镇,1992年新华、岩莫、烧茶三乡并入。排调河环绕其东部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玉米、小米、甘薯、松、杉等。土产有油桐、山苍子、五倍子、生姜。有铅、锌、铜、锑、汞、煤等矿。为县西最大农贸集市。鸭兴、隆三公路经此。(5)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西北部,西邻甘肃省靖远县。面积290平方千米。人口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兴仁堡,人口 2220。以驻地兴仁堡得名。清时筑堡,名新堡子。后取“兴隆”、“仁义”之意改今名。民国时设区公所。1949年属兴仁区,1958年为兴仁公社,1984年改乡,1993年置镇。主产小麦、黍。特产二毛裘皮。有水泥、陶瓷、农具加工、砖瓦、地毯等厂。为邻近各县毗邻地区农、牧产品集散地。109国道和中静公路在境内交会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愁思冈

    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南十五里。《新唐书·肃宗纪》: 乾元二年 (759) 一月,“郭子仪及安庆绪战于愁思冈,败之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28彰德府: 愁思冈 “陈思王植不为魏文帝所容,于此悲吟,因名。契丹主执

  • 波罗树汛

    又名博罗树。在今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北二十五里桲椤滩。清于此设外委驻守。

  • 罗坑

    即今广东曲江县西南罗坑。清同治《韶州府志》 卷11曲江县有 “罗坑墟”。

  • 义桥

    在今山东临沂市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乾符三年(876),王仙芝攻沂州,“天平军奏遣将士张晏等救沂州,还,至义桥”。即此。

  • 戎蛮

    即“蛮氏”。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东西蛮子营(今名东、西村)。《左传》:昭公十六年(前526),楚子“使然丹诱戎蛮子嘉杀之”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河南郡新成县:“蛮中, 故戎蛮子国。”

  • 小祉镇

    在今福建长乐市东南首祉乡。明洪武初置巡司于此。嘉靖四十年(1561)葺寨为城。

  • 涌 (湧) 泉村

    即今山东潍坊市东涌泉乡。1945—1950年为潍南县治。

  • 磁窑寨

    明筑,属兴武守御千户所。即今宁夏灵武县东七十里磁窑堡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2兴武所: 磁窑寨 “在所西。成化九年抚臣马文升议筑堡于此,以接灵州边界。从之。因置寨屯守”。

  • 绀山

    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思恩县: 绀山 “在县北二十里,以山色名。亦曰扞山。以扞蔽县后也。岩嶂层叠,日光少见,土人谓之暗岭”。

  • 高平水

    即今湖南新邵县西石马江。《水经·资水注》: 高平水 “出武陵郡沅陵县首望山,西南径高平县南,又东入邵陵县界,南入于邵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