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兴教寺

兴教寺

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西韦村。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一。总章三年(670)为迁葬高僧玄奘遗骨而建。唐肃宗题塔额“兴教”二字,故名。清同治年间曾被兵火焚毁。1922年和1939年两度重修。寺西慈恩塔院内,有玄奘舍利塔,左右是玄奘两大弟子窥基和园测(新罗人)的墓塔。兴教寺塔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樊川东。是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一。为迁葬唐高僧玄奘遗骨而修建。玄奘圆寂后,原葬在西安东郊浐河东岸的白鹿原上,总章二年(669年)迁葬现址,并修寺建塔以资纪念。因唐肃宗题塔额“兴教”二字,故名。现除玄奘、窥基、圆测三塔尚存外,其他建筑于清同治年间悉被兵火焚毁。1922年和1939年曾两度重修。今正殿、藏经楼及长方形敞亭等都是近代建筑。寺西慈恩塔院内,中间最高的一座是玄奘的舍利塔,塔为正方形,五层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,塔体通高21米。东西两侧是玄奘两大弟子窥基和圆测(新罗人)的墓塔,均有石刻塔铭和泥塑像。兴教寺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兴教寺玄奘舍利塔


猜你喜欢

  • 瓦述长垣长官司

    清雍正七年(1729)置,属里塘宣抚司。治所在今四川理塘县西北。后废。

  • 车城

    即今台湾省屏东县东南车城乡。原名柴城。连横《雅言》:“柴城,在恒春辖内。林爽文之役,凤山庄大田起兵应。及败窜琅,参赞大臣海兰察逐之,驻军于此;伐木立栅,因称‘柴城’。俗误‘车城’,音相

  • 大龙潭

    ①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石阡府苗民司:“大龙潭在司(治今思南县南尧民里)北。澄深不测,有灌溉之利。”②即古雷塘。在今广西柳州市南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柳州府》:龙潭“在马平县(今柳州市)

  • 河清县

    唐先天元年 (712) 改大基县置,属洛州(后属河南府)。治所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。大顺初移治柏崖 (今孟津县东南)。北宋开宝元年 (968)移治白波镇 (今孟津县东南二十五里)。金改名孟津县。古县名。

  • 琊川县

    唐初置, 属州。 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县北。后属播州。开元二十六年 (738) 废。

  • 章家埠市

    即今浙江上虞市南四十六里章家镇。清光绪 《上虞县志》 卷18引 《万历志》: 章家埠市 “在县 (旧治丰惠镇) 西南四十里”。

  • 鱼步镇

    即石步镇。北宋置,属宣化县。即今广西南宁市西三十里石埠乡。

  • 嘉定府路

    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改嘉定府置,属四川行中书省。治所在龙游县 (今四川乐山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乐山、峨眉山、夹江: 犍为、洪雅、峨边、青神、彭山、眉山、邛崃、大邑、蒲江、丹棱、荣县、威远等市县

  • 西墅镇

    即今浙江临安县城西北隅之西墅街。南宋景定时至明初为临安县治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杭州府临安县:“旧治在县西西墅镇。洪武初徙于今所。”古镇名。在今浙江省临安市西北西墅。南宋景定中为临安治。明初设税课局于此,

  • 榆林关

    又称榆关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置,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黄河西岸。隋末废。唐贞观十三年 (639) 复置,后又废。即“榆关(1)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