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冯翊郡

冯翊郡

①三国魏改左冯翊置,治所在临晋县(今陕西大荔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韩城市、洛川县以南,宜君、蒲城二县以东,渭河以北地区。北魏移治高陆县(今陕西高陵县)。辖境缩小。北周废。隋大业三年(607)复置于冯翊县(今大荔县)。唐武德元年(618)改为同州。天宝元年(742)复改冯翊郡,乾元元年(758)又改为同州。

②南朝宋元嘉二年(425)侨置,治所在蓬勺县(今湖北钟祥市西北)。南齐废。

③南朝宋元嘉六年(429)侨置,寄治襄阳(今湖北襄樊市)。大明八年(464)徙治鄀县(今湖北宜城市东南)。南朝梁移治莲勺县(今湖北钟祥市西北)。西魏改为汉东郡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文津阁

    清乾隆时建,在今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内。《清一统志·承德府一》:文津阁在“山庄千尺雪之后, 卜高明爽垲,用浙江范氏天一阁之式,建为高阁,收藏四库全书,高宗纯皇帝御题曰文津阁”。

  • 八达墟

    ①即今广西西林县治。《清一统志·泗城府》:八达“在西隆州西南土黄甲,逼近滇黔苗寨,最为扼要之地。本朝雍正七年设州同驻此”。“八达”系壮话音译,八意为口,达为河,“八达”意即河口,因位于驮娘口、花贡沟交

  • 泠敦

    春秋许地。在今河南许昌县境。《左传》:成公四年 (前587),“郑伯伐许,取鉏任、泠敦之田”。

  • 八面城

    即今辽宁昌图县北一百一十里八面城镇。清光绪间由梨树城移昌图分防照磨于此。民国《昌图县志》卷1载:清道光间筑城时,掘得八面城石碣,遂名其城曰八面城。

  • 苍孤砦

    北宋初置,属沧州。在今河北青县东。为沿边戍守之地。政和三年(1113)改为海清砦。

  • 舜耕山

    又名历山。即今山东济南市东南千佛山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 “ (历) 城,南对山,山上有舜祠,山下有大穴,谓之舜井,抑亦茅山禹井之比矣,《书》 舜耕历山亦云在此。”(1)在安徽省淮南市南部和长丰县交界处

  • 朵·甘

    藏语音译名。亦作朵·甘思。大体上当今青海、甘肃藏族聚居区和西藏北境及四川、云南藏族聚居区和西藏东境。明代置朵·甘都指挥使司管辖。

  • 芦花

    即今四川黑水县。芦花为藏语“落夸”的谐音,意为“倾斜”。1935年《川西边事辑览》附图有“芦花”。1952年置芦花行政委员会,1954年为黑水县驻地。

  • 虎渡桥

    又名江东桥。即今福建龙海市北江东桥。建于南宋嘉定年间。相传初建时,桥基屡建不稳,偶见有虎负子渡江,乃就该处水中礁上垒石建墩,桥基遂固。故又名虎渡桥。《清一统志·漳州府》: 虎渡桥 “在龙溪县东四十里,

  • 同居镇

    在今河北黄骅市西北四十六里同居村。清设严镇盐场于此。《清一统志·天津府二》:“严镇场,在同居镇,俱属沧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