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分水关

分水关

①在今浙江泰顺县东南分水山下,地当浙、闽之冲。《明史·沐英传》:“从大军征福建,破分水关。”即此。

②一名大关。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北分水岭上,与江西铅山县接界。地当江、闽襟要, 自古有入闽第一关之称。五代至宋皆置寨于此,元废。明洪武初复置,设巡司戍守。清初废。

③即今福建诏安县西分水关,为闽、粤二省交界处。明、清置漳潮分界巡司于此。《清一统志·漳州府》:漳潮分界巡司“为漳潮分界处”,故名。

④即今福建福鼎县北与浙江平阳县交界的分水关。相传为五代王闽所置,以备吴越。

⑤明置,属饶平县。在今广东饶平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饶平县:黄冈镇,“(嘉靖)三十八年,(倭贼)复从平和突犯,入分水关至黄冈”。清设汛,有外委把总驻防。

⑥即今贵州遵义县北分水垭。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)征播之役,吴广军战捷于此。《明史·吴广传》:“广合希彬军连战红碗、水土崖、分水关皆捷,遂进营水牛塘。”


(1)在浙江省苍南县灵溪西南。因处浙江、福建两省边境分水岭上,故名。海拔约300米,与东、西两侧山峰高差100~200多米。五代吴越设戍守。关门已不存,遗址尚留残墙。为温分公路终点。(2)在福建省东南海岸,诏安县南诏西南。因处福建省与广东省交界处分水岭上,故名。关口海拔约140米。明代筑关,扼两省咽喉,历为军事要隘。有“福建省南大门”之称。尚存“闽粤之交坊”和“漳南第一关”石坊门。为通往广东省汕头孔道。正德十五年(1520年)置漳潮分界巡司于此,清因之。福分公路终点。 (3)又称大关。在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北分水岭上,与江西省铅山县接界。地当赣闽襟要,自古有入闽第一关之称。五代置寨于此,南宋开庆时并置大安驿。元废,明洪武初复置,设巡司戍守,清初废。(4)今贵州省遵义市北分水垭。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年)征播之役,吴广军战捷于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不其县

    西汉置,属琅邪郡。治所在今山东青岛市城阳区北。高帝七年(前200)封吕种为侯国,后为不其县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泰始四年(93),“夏四月,幸不其”。注:“如淳曰:‘其音基。不其,山名,因以为县。’”东

  • 翁源县

    南朝梁承圣末置,属清远郡。治所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北横江源头处。《元和志》 卷34: 翁源县“因县界翁水之源为名”。隋属南海郡。唐武德五年(622) 属洭州,贞观元年 (627) 改属韶州。北宋淳化中迁翁

  • 凯门

    即清明门。汉长安城东面的中门。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未央区北玉女村东。

  • 宋平县

    ①南朝宋孝武帝时置,属九德郡。治所在今越南河内市。后改为宋平郡。②隋开皇九年(589)改宋平郡置,属交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河内市。大业初为交趾郡治。唐为交州、安南都护府治。唐末废。古县名。南朝宋置,治今越

  • 金缕水

    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开建县: 金缕水在 “县 (今南丰镇) 东十五里。其上源合似龙、昭埇、野埇诸山水,流经金缕村,因名。水声清响,亦谓之龙吟水,至县东南,流入开江”。

  • 瓮 (甕) 山泊

    即今北京市西北颐和园内昆明湖。为西山诸泉汇注之湖。《元史·河渠志》: “白浮泉水在昌平县界,西折而南,经瓮山泊,自西水门入都城焉。” 清乾隆十五年 (1750) 改名昆明湖。

  • 咸平县

    ①北宋咸平五年 (1002) 置,属开封府。治所即今河南通许县。金大定二十九年 (1189) 改为通许县。②辽开泰中置,为咸州治。治所在今辽宁开原市东北老城镇。金大定七年 (1167) 改为平郭县。元

  • 校尉暗沙

   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南部,位于司令礁北约7海里。实为珊瑚礁石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东北社礁。1947年改名校尉暗沙。

  • 大荒山

    在今广西博白县南一百五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67博白县:“大荒山, 山上池中有婢妾鱼,大如楯,两翼及脐下有三条似练带,长四尺,摇动有光。”

  • 西北路招讨司

    ①辽置,总领漠北阻卜 (达旦)诸部。治所在镇州建安军(可敦城),即今蒙古国布尔根省青托罗盖古城。余靖《武溪集》卷17《契丹官仪》:“其西北招讨掌挞笪边事。”史愿《亡辽录》:“沙漠府,控制沙漠之北,置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