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公桥
在今山东东平县西。《寰宇记》卷13须城县:“刘公桥在县东二十七里。宋武(刘裕)北伐至此造,故号之。”
在今山东东平县西。《寰宇记》卷13须城县:“刘公桥在县东二十七里。宋武(刘裕)北伐至此造,故号之。”
即今山西昔阳县东南赵壁河。源于和顺县东北,北流至昔阳县东二十五里南界都村附近入松溪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3和顺县:水神水“源出县东七里涉河谷,北流经乐平县东南八十里水神谷,合沾水”。
元置,属广西南丹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荔波县西北。明初废。元时升荔波峒置,治今贵州省荔波县西北。属庆远南丹安抚司。明洪武初废。
在今山东阳谷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谓“即齐桓公会江、黄时所筑。又鲁将曹沫挟匕首劫齐桓公处,亦名阳谷亭”。
古玄水支流。在今河北迁安县东北。《水经·濡水注》: 温水 “出肥如城北,西流注于玄水”。即此。古今水系变迁多异,今已无法实指。
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东南二铺村一带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德州“有白道坂”。
即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西南鸳鸯镇。清道光 《江北厅志》 卷8: 鸳鸯场 “去城三十里”。
一名定党山。即今广东封开县东北党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164封州开建县: 定党山 “在县北七十里,高六百丈”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9封州开建县 “有忠谠山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94封州: 忠谠山 “在开建县北
在今陕西华县西三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中和三年 (883),“李克用进军乾坑,与河中、易定、忠武军合; 尚让等将十五万众屯于梁田陂”。即此。胡三省注: “ 《旧书》 作 ‘良天陂’,在成店西三十里。
即今陕西西安市南杜城。本秦杜县,西汉宣帝迁治东原,更名杜陵县,故以故址为下杜城。《汉书·宣帝纪》:曾孙“尤乐杜雩、鄠之间,率常在下杜”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沈水又西北径下杜城,即杜伯国也。”
即今安徽来安县东北长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2滁州:五湖山“在全椒县(按, 当为来安县)东北十八里。下有五湖,因名。在县境最为险要,控扼南北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