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利水

利水

①即今广东仁化、曲江二县境之锦江。《水经·溱水注》:“东江又西,与利水合。出(曲江)县之韶石北山,……南注东江。”

②即通利江。今广西大新县西南之桃城江。《清一统志·太平府》:通利江,“《旧志》:一名大利江,亦曰利水。自龙英笔架山发源,东南流经全茗土州西,又东南径茗盈土州湾界,又南径养利州西北、思城废州东,又东南径太平土州东,又南入左江”。

③即今云南江川县东北星云湖。唐代称利水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从曲江“又经通海镇百六十里,渡海河、利水至绛县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鄯阐城

    ①即善阐城。今云南昆明市。唐樊绰 《蛮书》卷1称 “鄯阐柘东城”。向达注: “柘东即今昆明,筑于南诏阁罗凤之子凤伽异时,为六节度之一,后又称善阐府,亦作鄯阐。”②公元9世纪中叶,南诏王以柘东城改名,后

  • 华阳墟

    即今广东五华县西南华阳镇。清同治《广东图说》卷90:长乐县有华阳墟。

  • 龙?场

    即今四川犍为县东龙孔镇。《清史稿·胡中和传》:同治元年(1862),“(李)永和遁犍为龙��场,负隅死抗。中和围之,垒石墙,编木栅,外浚深壕,密布梅花桩”。即此。

  • 紫岩山

    ①在今浙江兰溪市东二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金华府一》: 紫岩山 “山上有岩色紫,形如覆釜,穹窿深广,可容百人”。②又名绵竹山。在今四川绵竹县西北三十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绵竹县: “有紫岩山,绵水所出。

  • 延乡

    即今河南封丘县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“济渎又东径封丘县北,南燕县之延乡也。”《陈留风俗传》曰:“高祖与项氏战,危于延乡,有翟母免其难。故以延乡为封丘县,封翟母。”

  • 临城镇

    ①在今安徽青阳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池州府二》: 临城废县 “在青阳县南…… 《县志》: 临城镇在今县南五里”。②即今山东枣庄市西薛城。北魏时曾于此置永兴县,北齐废。向为南北陆路孔道。明、清时为临城驿。清

  • 黄沙渡

    在今贵州金沙县东南鸭池河北岸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诸暨州

    元元贞元年 (1295) 升诸暨县置,属绍兴路。治所即今浙江诸暨市。明太祖己亥年 (1359) 改名诸全州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诸暨县置,即今浙江省诸暨市,属绍兴路。辖境即今浙江诸暨市一带。至正

  • 尉头国

    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,属西域都护府。都城在尉头谷 (今新疆阿合奇县西南部)。(尉yù) 西域城国。汉时王治尉头谷(今新疆阿合奇县以东色帕巴依地)。属西域都护。东汉以后并于龟兹。

  • 伊斯里克

    亦作伊斯提克。清光绪十五年(1889)设卡。在帕米尔雅尔特拱别孜北。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8引《海英路程记》:“自塔墩巴什至伊斯里克卡二百九十里。”后被俄国侵占。今属塔吉克斯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