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匈奴

匈奴

我国古代北方民族。又称“”。有学者认为即周代典籍中所见之薰粥、��狁。战国时期,分布于秦、赵、燕(西部)三国之北,三国皆筑长城以拒之。秦始皇命蒙恬北征匈奴,取“河南”(今内蒙古伊克昭盟)地。秦汉之际,匈奴冒顿单于统一各部,建立了横跨大漠南北的匈奴国家。辖地相当今内蒙古、新疆大部、蒙古国、俄罗斯贝加尔湖东西、叶尼塞河、鄂毕河上游地区及哈萨克斯坦斋桑地区。与西汉和亲后,相约以长城为界。其统治中心——单于庭,在今阴山地区。武帝时,多次与匈奴战争,统治中心移入蒙古国,“漠南无王庭”。宣帝时,匈奴内乱,“五单于争立”,呼韩邪单于臣服于汉朝,战胜了对立势力。东汉光武帝时,匈奴分裂为二:南下归附汉朝者称南匈奴,入居汉沿边北地、朔方、五原、西河、云中、定襄、雁门、代诸郡,主要在今内蒙古黄河南北之地,单于庭在美稷县(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)。留在漠北者称北匈奴,单于庭仍在燕然山(今蒙古国杭爱山)地区。和帝时,窦宪等大举北征,抵燕然山(今杭爱山)、金微山(今阿尔泰山),北匈奴被逼西迁。留在本土之匈奴部落为鲜卑所并。三国以后,南匈奴部分并入鲜卑,大部分逐渐与汉族等融合,不复存在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谷水

    ①一作縠水。即今浙江钱塘江及其上游兰江、信安江和江山港。②即今浙江钱塘江支流衢江,秦汉称谷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会稽郡大末县:“谷水东北至钱唐入江。”③古获水下游经今安徽砀山县北,有谷水上承砀陂东北流

  • 甘棠县

    西魏大统末置,属宜阳郡。治所即今河南宜阳县。隋仁寿四年(604)改为寿安县。古县名。东魏置,治今河南省宜阳县东南。属宜阳郡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属熊州,十六年改属谷州。隋仁寿四年(604年)改名寿安

  • 义丰县

    ①隋开皇六年(586)置,属定州。治所即今河北安国市。唐万岁通天二年(697)改名立节县,神龙元年(705)复名义丰县。北宋太平兴国初改为蒲阴县。②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南晋州。治所在今湖北黄梅县

  • 故市县

    西汉置,为侯国,属河南郡。治所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三十五里。东汉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。属河南郡。东汉初废。

  • 鄜梁山

    即古佛山。在今湖南溆浦县西南,接黔阳县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武陵郡义陵县: “鄜梁山,序水所出,西入沅。”

  • 三渣

    在今西藏比如县东南山扎区,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。清乾隆《西藏志·外番》、《卫藏通志》作三札。

  • 即北屈。春秋晋邑,在今山西吉县东北二十一里。《左传》: 庄公二十八年 (前666),晋外嬖梁五与东关嬖五言于献公曰: “蒲与二屈,君之疆也。” 指此。同书僖公二年载: “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

  • 甘泉堡

    ①北宋崇宁五年(1106)置,属秦州。在今甘肃会宁县东南。金废。②清置,属海城县。即今辽宁海城市东北甘泉乡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二》 “土河堡”条下:“甘泉堡在(海城)县北三十里。”

  • 宾州厅

    清光绪六年 (1880) 置,属吉林将军。治所在苇子沟 (今黑龙江省宾县)。二十八年 (1902)升为直隶厅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哈尔滨、宾县、阿城、延寿等市县地。宣统元年 (1909) 升为宾州府。清

  • 五星县

    1935年1月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由柞水县析置,治红岩寺(今陕西柞水县东红岩寺)。同年7月红军北上抗日,县制撤销。旧县名。(1)鄂豫皖苏区设。1929年由安徽省金寨县南部及霍山县西部燕子河一带析置。19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