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北京

北京

①十六国夏昌武元年(418),赫连勃勃于长安置南台,以统万城为北京。在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。

②北魏孝文帝自平城迁都洛阳后,以旧都平城为北京。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。

③唐天宝元年(742)改北都为北京。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。五代唐改为西京,寻复为北京;后晋亦以此为北京,皆为陪都。后汉建都于此,亦称北京。

④北宋庆历二年(1042),仁宗为抗拒辽对瓦桥、益津、淤口关及瀛、莫二州(今河北白洋淀以东的大清河流域以南)“关南”地区的土地要求,表示准备亲征,把真宗亲征时曾驻跸的大名府建为北京。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(旧府城)。

⑤金天眷元年(1138)改上京临潢府为北京,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。天德二年(1150)撤销北京名号。

⑥金贞元元年(1153),因中京大定府在新迁都城中都大兴府(今北京城西南隅)之北,改称北京。即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明城。

⑦明洪武元年(1368)欲定都北宋故都,建开封府为北京(即今河南开封市)。十一年(1378),因漕运难以恢复而撤废。

⑧明永乐元年(1403),改燕王时封地北平府为顺天府,建北京,即今北京市。十九年(1421)迁都顺天府,改为京师。洪熙元年(1425)拟还都应天府(今江苏南京市),仍改京师为北京。正统六年(1441)定北京为首都,复称京师。此后京师之称沿袭至辛亥革命。民国初曾一度改为北平,但自明成祖迁都后,皆俗称北京。


(1)京都名。(1)十六国夏昌武元年(418年)赫连勃勃于长安置南台,以统万城为北京。见《晋书·赫连勃勃载记》。(2)北魏孝文帝自平城迁都洛阳后,以旧都平城为北京。见《魏书·肃宗记》。(3)唐和五代唐、晋、汉都以它们的发祥地太原府为北京,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源镇一带,跨汾河东西。(4)北宋庆历二年(1042年),仁宗为抗拒辽对关南地区的土地要求,表示准备“亲征”,把真宗亲征时曾经驻跸的大名府建为北京,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八里。(5)金天眷元年(1138年)改上京临潢府为北京,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境内波罗城。天德二年(1150年),撤销北京名号。(6)金贞元元年(1153年),因中京大定府在西迁都城中都大兴府(今北京城西南隅)之北,改称北京,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西北大明城。(7)明洪武元年(1368年),以“中原土壤四方朝贡,道里均适”(《明实录·太祖洪武实录》),欲定都北宋故都,建开封府为北京(今河南开封市)。十一年,因漕运难以恢复而撤废。(8)明永乐元年(1403年),成祖将作燕王时的王都北平府建为北京,改府名为顺天府,即今北京市旧城区;十九年,自应天府(今江苏南京市)迁都顺天府,改北京为京师。洪熙元年(1425年),拟还都应天府,仍改京师为北京。正统六年(1441年)定北京为国都,复称京师。此后京师之称历清至辛亥革命不改,但习惯上自明永乐以后相沿都称北京。(2)都邑别称。(1)西晋时,江南人称洛阳为北京,见《晋书·张翰传》。(2)南朝宋时,称丹徒(实指京口,今江苏镇江市)为北京。元嘉二十六年(449年),宋文帝幸丹徒,诏称“朕违北京,二十余载”。见《宋书·文帝纪》。(3)省区名。明永乐元年建北京,撤销北平布政使司,以所领府州县直隶北京,即称这一辖区为北京。十九年定都北京,改称京师,这一辖区亦改称京师。(4)见“北京市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坪上集

    一作平上集。即今山东莒南县东坪上镇。民国 《重修莒志》 卷41 《民社志· 氏族下》: 十区坪上陈氏 “始祖某于明洪武年间,由淮东庙湾庄迁莒坪上”。

  • 安南卫

    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)置,属贵州都司。治所在江西坡(今贵州普安县东江西坡镇)。二十五年(1392)迁尾堡(今晴隆县)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)改安南县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

  • 罨画池

    在今四川崇州市城中。 北宋赵��《蜀倅杨瑜邀游罨画池》 诗云: “占胜芳菲地,标名罨画池。”今池建有楼台亭榭,形成独特的园林风格。湖东有陆游祠,南有清建文庙。

  • 登封县

    唐万岁登封元年 (696) 改嵩阳县置,属洛州。治所即今河南登封市。《元和志》 卷5: “则天因封岳,改为登封。” 神龙元年 (705) 复为嵩阳县。二年 (706) 复为登封县。开元元年 (713)

  • 大营支线

    即南满铁路营口支线。从今辽宁大石桥(今大石桥市)至营口。

  • 彭城

    春秋宋邑。即今江苏徐州市。《春秋》: 成公十八年 (前573),“宋鱼石复入于彭城”。《史记·韩世家》: 文侯二年 (前385),“伐宋,到彭城执宋君”。皆此。秦置县。古邑名。春秋宋邑。即今江苏省徐州

  • 新开河镇

    ①即今辽宁台安县东南新开河镇。民国熊知白 《东北县治纪要》 辽宁台安县: “新开河距县市东南二十里。”②即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南三十五里新河镇。有新开河纵贯镇中,故名。《清一统志 · 太仓州一》 “杨家河

  • 和墨州

    一作姑墨州。唐贞观中置,属安西都护府。治所在拨换城 (一名威戎城,今新疆温宿县东扎木台乡喀什艾日克村古城。一说在今阿克苏市)。贞元中废。即“姑墨州”。

  • 青观山

    在今四川营山县北。清同治 《营山县志》卷4: 青观山在 “治北五十里。前过仪邑,后接高山观,下鹅项颈,脉来罗砌垭”。白莲教义军据此抗清。魏源 《圣武记》 卷9: 嘉庆三年 (1798) “罗其清遁走青

  • 建节水

    在今江西德兴市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0饶州府: 建节水 “在德兴县治西南”。《清一统志·饶州府一》: 建节水 “在德兴县西南五十里。源出弋阳县雾山,北流会上饶僚源诸水,又径县西,至乐平桐山港入大溪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