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广平郡
北魏永安中置,属相州。治所在南和县(今河北南和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邢台、任县、南和等县市地。北齐废。
北魏永安中析广平郡置,治南和县(今属河北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邢台、南和、任县等市县。北齐省入广平郡。
北魏永安中置,属相州。治所在南和县(今河北南和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邢台、任县、南和等县市地。北齐废。
北魏永安中析广平郡置,治南和县(今属河北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邢台、南和、任县等市县。北齐省入广平郡。
在今四川奉节县西南安平乡一带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阳元水“出阳口县西南高阳山东,东北流径其县南……又东北流注于江,谓之阳元水口”。《清一统志·夔州府一》:阳元水“在奉节县西……今《舆图》:县西南有五龙、
唐贞观四年 (630) 置,属南平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重庆市东南境。八年 (634) 属霸州,十三年 (639) 废。
即今湖南道县西南午田乡。《清一统志·永州府二》:午田营“在道州西南。设把总戍守”。
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)置,在今贵州龙里县西十七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龙里卫:“又西有长冲关。”
即今湖北秭归县(剪刀峪)西北沙镇溪镇。明嘉靖《归州志》卷1:“沙镇溪镇, 州西十里。”
①战国赵邑。在今河北平山县东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烈侯六年 (前403),“番吾君自代来”。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: “番吾故城在恒州房山县 (即今河北平山县) 东二十里。” 后置县。《韩非子·外
即白马津。一名垝津。在今河南滑县东北古黄河东岸。《史记·曹相国世家》:曹参“至河内,下修武,渡围津”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白马有韦乡、韦城。故津亦有韦津之称。”又名垝津、白马津、白马口。古黄河津渡。在
1938年改乌鲁克恰提设治局置,属新疆省。治所在黑孜围(今新疆乌恰县)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西南部、天山南脉与西昆仑山接合部。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。面积1.8万平方千米。人口4.6万,其中柯尔克孜
亦作游兰山。在今四川涪陵市东南七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74涪州: 游兰山 “高松乡有游兰山,遥见丰都,西见重庆,地名罗云,兰真人修炼之处,人至洞门,望见丹灶,真人题字,岩石自摇欲坠,骇不可至”。
明置,故址在今山西盂县北八十里御枣口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0盂县: “榆枣关在县东北一百十里,路亦通平山县,滹沱河所经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