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神堰
在今江苏淮安市北五里古邗沟入淮处。古邗沟水高于淮水,故立堰以防其泄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周显德五年(958),“上欲引战舰自淮入江,阻北神堰,不得渡;欲凿楚州西北鹳水以通其道,遣使行视,还言地形不便,计功甚多。上自往视之,授以规画,发楚州民夫浚之,旬日而成,用功甚省, 巨舰数百艘皆达于江,唐人大惊,以为神”。北宋天圣后废。
在今江苏省淮安市古邗沟入淮处。古邗沟水高于淮水,故立堰以防其泄。五代周显德五年(958年)世宗率战舰攻南唐,欲自淮入江,为北神堰所阻,另浚鹳水以通。宋天圣后废。
在今江苏淮安市北五里古邗沟入淮处。古邗沟水高于淮水,故立堰以防其泄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周显德五年(958),“上欲引战舰自淮入江,阻北神堰,不得渡;欲凿楚州西北鹳水以通其道,遣使行视,还言地形不便,计功甚多。上自往视之,授以规画,发楚州民夫浚之,旬日而成,用功甚省, 巨舰数百艘皆达于江,唐人大惊,以为神”。北宋天圣后废。
在今江苏省淮安市古邗沟入淮处。古邗沟水高于淮水,故立堰以防其泄。五代周显德五年(958年)世宗率战舰攻南唐,欲自淮入江,为北神堰所阻,另浚鹳水以通。宋天圣后废。
元大德十一年 (1307) 改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置,治所在和林城 (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东岸哈拉和林)。辖境相当今蒙古国杭爱山以东,克鲁伦河上游流域以西各省区。皇庆六年 (1312) 改为和宁路。元大德十
亦名汀流河镇。即今河北乐亭县西北二十五里汀流河镇。《清一统志·永平府二》: 淀流河集 “即古新安镇”。
即今浙江余姚市南三十四里梁弄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 余姚县有梁衕汛。1948年革命根据地在此置四明县。
即今广东阳山县东岭背河,南流至青莲镇注入连江。《清一统志 · 连州》: 洭水 “一名阳溪。……至县治,绕城南而东,合通儒、青莲二水,穿三峡而东……”。
即今四川江津市东南仁沱镇。清光绪《江津县志》卷2:仁沱场“距城六十里”。
①又名蒲河。在今河北昌黎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永平府一》:饮马河“在昌黎县南五里。源出卢龙县界溪谷中,东流径县西安山下,又东与深江河合流为沙河,下流合潮河入海”。②在今河北枣强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枣
一名皇藏峪。在今安徽萧县东南九龙山中。相传楚汉相争时,汉高祖刘邦曾藏匿于此。山顶有瑞云寺,为北宋端拱二年 (989) 建。寺旁有皇藏洞、拔剑泉、洗钵池、九龙窝、仙人床、观景峰等胜迹。
一作章义站。元置,即今辽宁沈阳市西南彰义站乡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二》: 章义故城 “在承德县 (今沈阳市) 西南……七十里,有章义站城”。即此。
即今甘肃岷县东部闾井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0岷州卫: 闾井河 “在卫东南百四十里,源出秦州礼县之没遮拦山,流入马凉河。宋亦置闾川寨于此”。
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南。《春秋》:襄公十一年 (前562),公会晋侯等伐郑,“会于萧鱼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