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关

南关

①即今河北保定市南市区南关街道办事处。明嘉靖 《清苑县志》 卷2四关: “南关长一里。”

②即明广顺关。在今辽宁开原市东北貂皮屯。明为与女真互市之所,因在开原老城南,故称南关。

③即阴山关。在今河南新县东北白露河东岸沙窝镇北。《魏书· 田益宗传》: 景明二年 (501),益宗上表伐齐曰: 请以 “二豫之军直抵南关”。即此。

④即阴山关。在今湖北麻城市东北六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齐中兴元年 (北魏景明二年,501),东豫州刺史田益宗上表伐齐,请以 “二豫之军直据南关,对抗延头”。胡三省注称: “南关,谓阴山关。”

⑤即镇南关简称。今广西凭祥市西南四十五里友谊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凭祥州: “南有镇南关,一名大南关。”

⑥在今广西平乐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平乐县: 南关 “在府城东南昭潭江 (冈) 下”。

⑦在今广西博白县城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博白县: “南关在城南。又有东、西两关,皆在城外。”


(1)即今山西省武乡县西北南关。《宋史·姚古传》:金粘罕围太原,“内外不相通。古进兵复隆德府、威胜军,扼南、北关,与金人战,互有胜负”,即此。(2)即明广顺关。在今辽宁省开原市东北貂皮屯。明为与女真互市之所,因在开原老城南,故称南关。海西女真哈达部由此互市入贡,故史载南关多指哈达部。一说哈达部建寨于亦赤哈达(今开原市东),在开原老城东南,故称南关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银山

    ①在今北京市昌平县东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: 银山 “峰峦高峻,冰雪层积,色白如银,因名。麓有石崖,皆成黑色,谓之银山铁壁。顶为中峰,石梯而上,约五六里迥出云霄”。②旧名土山。俗名竖土山,又名植土

  • 金鏁关

    即今陕西铜川市北七十里金镇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4同官县: 金鏁关 “在神水峡内,道里险阻,旧为戍守要地。今有巡司”。

  • 望曲谷

    在今甘肃岷县西南。《后汉书·马防传》:建初二年 (77),马防击破烧当羌于临洮,“唯布桥等二万余人在临洮西南望曲谷”。即此。

  • 松门寨

    南宋置,属黄岩县。在今浙江温岭市东南五十里松门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太平县: 松门卫“本宋黄岩之松门寨,去县百二十里”。明洪武时置卫于此。南宋置,即今浙江省温岭市东松门镇。属温岭县。明改为松门卫。

  • 铜井山

    ①在今安徽铜陵市狮子山矿区。《元和志》卷28南陵县: 铜井山 “在县西南八十五里。出铜”。李白 《答杜秀山五松山见赠》: “铜井炎炉歊九天,赫如铸鼎荆山前”,指此。②一名铜官山。在今安徽全椒县西。《寰

  • 海矬场

    在今广东台山市西南海宴中镇。即海宴、矬洞二场。清雍正中合并为海矬场。嘉庆年间又改设上川盐巡司。民国改为上川场。

  • 托摩和城

    即托漠河城。在今辽宁抚顺市东。魏源《圣武记》作“托摩和城”。即“托漠河城”。

  • 博阳川

    又作傅阳川、敷浅水。即今江西德安县博阳河。《汉书· 地理志》 豫章郡历陵: “傅阳川在南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11江州德安县: 敷浅水“即 《尚书》 敷浅原也,常流不绝,色颇清冷。其源乃接瑞昌县及鄂州

  • 莲峰山

    即今福建连城县东冠豸山。宋皇祐中邑人彭孙保聚于此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 卷47汀州府: 莲峰山 “在连城县东七里,高耸状若莲花”,故名。《清一统志·汀州府一》: 莲峰山 “在连城县东七里,旧名东田石。……

  • 沙武口

    古名武口。又名沙芜口。在今湖北黄陂县东南五十里长江北岸沙口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黄陂县:沙武口在“县东南五十里。上连武湖,下通大江。亦曰沙口,亦曰沙洑口,又曰武口。张舜民曰:武口在阳逻洑西北十余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