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徐州

南徐州

①南朝宋永初二年 (421) 改徐州置,治所在京口 (今江苏镇江市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凤阳以东,江苏淮河以南、长江以北地区。元嘉以后,辖境南移,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南,南京市东北部及丹阳、宜兴等市县以东,无锡以北地区。隋开皇九年 (589)废。西晋永嘉后,北方人口南迁,此州为侨寓最集中之地。

②北魏太和中置,治所在宿预县 (今江苏泗阳县西北郑楼乡古城)。南朝梁天监八年 (509) 改置东徐州。

③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,治所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三十里。辖境相当今安徽泾县地。寻改为猷州。


(1)南朝宋永初二年(421年)改徐州置,治京口(今江苏镇江市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凤阳县以东、江苏省淮河以南、长江以北地区。元嘉以后辖境南移,相当今江苏省长江以南,南京市东北部及丹阳、宜兴等县以东,无锡以北地区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。西晋永嘉后北方人口南迁,此州为侨寓最集中之地。(2)北魏太和中置,治宿豫县(今江苏宿迁市东南)。后改名东徐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硕勒图郭勒山

    在今新疆且末县西北沙漠中。《清一统志·和阗》: 硕勒图郭勒山 “在和阗东境外,沙图图岭东北三百余里沙碛中”。

  • 葡萄宫

    又作蒲陶宫。汉上林苑中的离宫,在今陕西周至县境。《三辅黄图》 卷3: “葡萄宫,在上林苑西。汉哀帝元寿二年,单于来朝,以太岁厌胜所,舍之此宫也。”《陕西通志》 卷72引 《雍胜略》 在周至县境。

  • 后阳山

    在今广西陆川县北。明万历《重修广西通志》卷5:后阳山在“县北一里。叠嶂起伏,为县所倚”。

  • 太原城

    即舜井城。在今安徽东至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2池州:南太原郡城“在贵池县西九十里。《舆地志》云:梁大同年置,隋开皇九年废。今建德亦有太原城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建德县:太原城在“县南四里……梁武帝时,因

  • 达木八旗

    即达木蒙古。在今西藏当雄县。清松筠《丁巳秋阅哈·达木观兵》 诗注:“达木系草地,所居官兵本青海蒙古,初青海厄鲁特固什汗剿灭藏巴第巴,因留兵二千余住此护卫达赖、班禅。后固什汗曾孙拉藏汗于康熙年间被准噶尔

  • 马营

    清置,属宝鸡县。即今陕西宝鸡县西南马营镇。

  • 瓦述崇喜长官司

    简称崇喜司。清雍正七年(1729)置,属理塘宣抚司。治所在今四川雅江县西北红龙乡(崇喜寨)。宣统三年(1911)改流,地属河口县。

  • 通和桥

    在今浙江衢州市西衢江上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西安县: 通和桥 “在城西朝京门外,万历三十九年创置浮桥,长八十余丈”。

  • 森崖山

    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平头乡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铜仁府平头著可司: 森崖山在“司治 (今平头乡) 南。峰峦高耸,林木蓊郁,望之如云”。

  • 西周初封国。姬姓。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。《左传》: 僖公二十四年 (前636),富辰曰: “周公吊二叔之不咸,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。管、蔡……原、酆、郇,文之昭也。” 春秋时为周畿内邑。后属晋。《左传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