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海神庙
又名波罗庙。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南黄埔区庙头村。相传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大同元年 (535),隋开皇十四年 (594) 重建。为历代中外商船往来停泊之处,我国船舶出海前于此庙祭拜南海神,以祈祷航海平安。历代帝王亦派要员到庙立碑致祭,今庙内存有唐韩愈撰、陈谏书的 《南海神广利王庙碑》 及宋开宝六年 (973) 《大宋新修广利王庙之碑》 等。庙前镌有 “海不扬波” 的石碑坊,为清康熙御笔。
又名波罗庙。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南黄埔区庙头村。相传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大同元年 (535),隋开皇十四年 (594) 重建。为历代中外商船往来停泊之处,我国船舶出海前于此庙祭拜南海神,以祈祷航海平安。历代帝王亦派要员到庙立碑致祭,今庙内存有唐韩愈撰、陈谏书的 《南海神广利王庙碑》 及宋开宝六年 (973) 《大宋新修广利王庙之碑》 等。庙前镌有 “海不扬波” 的石碑坊,为清康熙御笔。
西汉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平邑县南七十里南武城。武帝封城阳共王子贞为南成侯。东汉改为南城县。又作南城侯国。西汉武帝封城阳共王子贞为南城节侯,置南成侯国,治今山东省平邑县南。东汉国除改置为南城县。
旧名小坎场。即今四川永川市东北隆济乡。清乾隆《永川县志》卷2:小坎场“在县东三十里”。1912年后改为隆济场。
即今陕西神木县南万镇。《雍胜略》:“万户峪古为沃壤,有民万家。”宋咸平中,啜吪引赵保吉, 自此入寇麟州,至松花砦。
清雍正五年(1727)设,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西额尔古纳河西岸。
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古淮河北。《魏书·元澄传》:“遣统军傅竖眼、王神念等进次大岘、东关、九山、淮陵,皆分部诸将,倍道据之。”在今江苏省盱眙县西北古淮河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天监二年(503年),北魏元
由吉林梅河口市东北的莲河经东丰至西安(今辽源)。全长66.7公里。为奉海铁路支线。1927年修筑。
唐置,属营州。治所在汝罗城(今辽宁义县东南石佛堡镇南王民屯)。辽废。
今安徽郎溪县治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6广德军: “端拱元年以广德县郎步镇置建平县”,即此。以郎姓所居埠头为名。桐川亦以此称为郎溪。古镇名。即今安徽省郎溪县。属广德县。北宋端拱元年(988年)于此置建平县
在今浙江丽水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 处州府》: 溪雨亭 “在丽水县东二十里灵山寺旁。宋绍圣中,郡守刘泾建,有诗”。北宋绍圣中建,在今浙江省丽水市东。宋刘泾有诗咏之。
亦作大漠。即大沙漠。在今蒙古国南部与我国内蒙古北部之间,为戈壁大沙漠。《史记·卫将军骠骑列传》:西汉元狩四年(前119),骠骑将军霍去病一军击匈奴, 出代、右北平,“约轻赍,绝大幕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