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双城镇

双城镇

一名双河口。在今湖北红安县北倒水东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黄安县:双城镇在“县北十三里。其相近者又有中和镇, 皆有巡司”。


(1)镇名。(1)在黑龙江省双城市中部。市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28.5平方千米。人口1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城,人口11.2万。旧名双城子。因清代建城时,城东有两座古城而名。清为双城厅、双城府治,1913年为双城县治。1946年设第一区,1949年改城关区。1956年改双城镇。1988年起为双城市治。产玉米、大豆、高粱等。有合成洗涤剂、服装等厂。京哈铁路、102国道经此。古迹有承旭门、第四野战军前线指挥部旧址。 (2)在福建省柘荣县中部偏北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7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城,人口1.1万。因有上、下两城,故名。1945年始为县治。1952年设城关镇,1956年改双城镇,1958年改公社,1981年复置双城镇。工副业较发达,剪刀、红酒、折席等素负盛名。福分(福鼎)公路经此。镇内有仙屿,山上有元建仙庙。镇北有东山,海拔 1479 米,为太姥山主脉。(3)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北部。面积77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君家庄,人口1600。以境内古双城堡得名。1955年为双城乡。1958年改公社,1962年分为双城、南安二公社。1983年改乡,1986年合建双城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甜菜、胡麻、***等。有造纸、粉丝、酿酒等厂。设集贸市场。武双公路终点。(2)集镇名。在河北省清河县城东部。属连庄镇。人口540。原名解家店,因解家兄弟大城、二城经营得名。后集市发展,改今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棉花。有面粉、制砖等厂。葛渡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岭岩镇

    在今四川茂县西北。唐杜佑 《通典》 卷176静川郡: “西至平戎城百里。北至江源郡六十里,东南至临翼郡岭岩镇百四十里。”

  • 彭泽聚

    在今安徽宣州市西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丹阳郡宛陵县: “彭泽聚在西南。”在今安徽省宣城市西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宛陵县:“彭泽聚在西南。”

  • 蒙阴山

    在今山东蒙阴县南八里。一名仙洞山。《水经·沂水注》: 蒙阴山水 “出蒙阴山”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: 蒙阴县南有蒙阴山。

  • 中华郡

    北周闵帝改北地郡置,治所在义亭城(今陕西富平县东北十里旧县村)。武帝建德二年(573)废。

  • 仆固振水

    在唐北庭都护府西北,金山(阿勒泰)之西。 一说为乌伦古河, 一说为哈��额尔齐斯河, 一说为新疆塔城市东之阔布克河。唐时葛逻禄部原在此游牧。古水名。在唐北庭都护府西北,金山

  • 少陵

    是汉宣帝许后的陵墓。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司马村东。北距宣帝杜陵十八里, 因规模和封土堆都比杜陵小,故被称为少陵。《汉书·外戚传》:许后“葬杜南,是为杜陵南园”。师古注:“即今之所谓小陵者,去杜陵十八里。

  • 泠水

    ①今安徽长江南岸支流青弋江。东汉许慎《说文》: 泠水 “出丹阳宛陵,西北入江”。段玉裁注:“《前志》 宛陵下曰: 清水西北至芜湖入江。按许之泠水,即班之清水。应劭零陵泠道下注引 《说文》 此条,则应氏

  • 北关镇

    ①清置,属祁县。在今山西祁县东南六十里北关村。②在今广东潮安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潮州府海阳县:北关镇在“府东南六十里海口,向设兵戍守”。在河南省民权县东北部。面积81平方千米。人口6.8万。镇

  • 成都府路

    北宋嘉祐四年(1059)改益州路置,治所在成都府(今四川成都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邛崃山以东,大渡河以北,龙门山西南及沱江以西大部,以东一小部分地区。元初废。北宋嘉祐四年(1059年)改益州路置,治成都

  • 重石寨

    亦名重石子、凌霄寨。在今四川宣汉县西北三十里明月乡东南。清光绪 《东乡县志》 卷1: 凌霄寨“原名重狮寨,亦名小寺坪。在明月场东南二里许。近因培补县城风水,建塔其上,名曰凌霄。其山周围四百丈,三面悬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