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合江镇

合江镇

①北宋置,属宣化县。在广西邕宁县西北五十里左右二江合流处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邕州:宣化县有合江镇。《宋史·蛮夷传》:皇祐五年(1053),狄青率大军攻侬智高军,“智高复趋邕州,夜焚城遁,由合江口入大理国”。

②北宋置,属峨眉县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高桥镇。

③即合江守捉城。唐置,属翼州。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六十六里岷江东岸两河口。《元和志》卷32:真州“在合江镇西一百二十里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9茂州:江源,“唐《通典》载:江发源在当州。故当州号江源郡。至茂州北八十里合江镇”。


(1)在广东省化州市中部偏北。面积176平方千米。人口8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合江圩,人口 4460。因陵、罗两江汇合于此而得名。1953年属化县九区。1953年置合江公社,1983年改区,1987年建镇。地处罗江河谷高丘陵区。产稻、蚕茧、黄麻、红麻、烟叶、花生、橡胶、茶叶、药材、柑橙。特产蚕茧、水竹。有丝棉、农机、炮竹、制砖、农副产品加工等厂。梅石公路经此。(2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中部。面积69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合江圩,人口400。清代始建。因处凤山河和东平河汇合处,故名。原属东平镇,1987年析置合江乡,1993年改设镇。产稻、甘蔗、茶叶、烟叶、花生、荔枝、龙眼、柑橙等。有罐头、爆竹、造纸、红砖、油毡等厂。有农贸集市。公路通博白、北海等地。(3)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东部。面积24平方千米。人口 7970。镇人民政府驻合江,人口600。名山河、鄢郑河在此合流,故名。1949年为合江乡,1958年为公社,1983年复乡。1992年设合江镇,水口乡的蟠龙、太平、白蜡湾三村并入。以种植业为主。有粮食加工、农机、饲料、砖瓦、蜂窝煤等业。沙合公路经此。附近有一株树龄约 1300 年的大桢楠树,高40米,胸围11米,树冠覆盖地面3.24亩。树基有清光绪八年(1882年)石碑,镌《总岗山古大桢楠树序铭》。(4)在四川省合江县中部偏西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70平方千米。人口6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合江,人口3.5万。西汉元鼎二年(前115年)起历为符县、符节县、安乐县、合江县治。清雍正七年(1729年)名治城,宣统元年(1909年)改合江城。1935年设治城镇。1950年为城关镇,1981年更为合江镇。1992年胜利、文桥、马街、张湾四乡并入。产稻、油菜籽、蔬菜、柑橘、蚕茧、荔枝等。有汽车修配、印刷、食品、农机等业。特产蜀竹香扇、全竹马夹椅。县东南及黔北山区农贸物资集散地。泸合、合永、合江、合赤、合习公路经此。长江、赤水河通客货轮。建有合江烈士陵园及为纪念抢救井喷牺牲的石油工人所建32111烈士纪念馆。(5)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西北、烂坝河与巴佑河交汇处。面积130.7平方千米。人口2万,其中布依族、水族、苗族占98%以上。镇人民政府驻合江村,人口 3140。因烂坝河与巴佑河在此处交汇,故名。古称合江、双江。明初为开疆大将、武略将军张均采邑。1950年建乡,2001年改置镇。三江河、巴佑河、甲照河、石奇河经此。产稻、玉米、甘薯、油菜籽、板栗、木耳、香菇、花椒、秋笋、油桐。是县北重要集镇。合江花灯艺术古老普及,被誉为“布依花灯艺术之乡”。三独、三白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城皇庙、将军寺。甲照河集山、水、瀑、湖、洞、桥于一体,风景秀丽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固镇

    金改西故镇置,属灵璧县。即今安徽固镇县。(1)又作西故镇。即今安徽省固镇县。宋属蕲县,金属灵璧县。清置巡检司于此。(2)在陕西省白水县东南部。面积59平方千米。人口1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西固镇,人口

  • 落表场

    即今四川珙县南洛表镇。清乾隆 《珙县志》 卷1: “西南有落表场。”

  • 永新江

    又名禾水、大溪。即今江西永新县南禾水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永新县:永新江“在县南。源出禾山,亦曰禾江。东流合琴亭、胜业诸水,至县东又会群川,入泰和县界,会牛吼江入赣江”。

  • 首阳陵

    三国魏文帝曹丕的陵墓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北首阳山火车站一带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文帝纪》 载: 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三年 (222) 冬十月 “表首阳山东为寿陵”,并作 《终制》 云: “寿陵因山为体

  • 义清县

    ①南齐置,属义安郡。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西。后废。②西魏改穰县置,属归义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南漳县东北。北周属武泉郡。隋属襄阳郡。唐属襄州。北宋太平兴国元年(976)改为中庐县。③隋义宁二年(618)改义城

  • 西藏古地区名。《唐蕃会盟碑· 碑阴 (藏文)》: “东方汉土,威加海之涯岸日之所出之王,彼与珞、(泥) 婆罗迥异。” 此指吐蕃王朝 (约629—842) 所辖之珞地区,在今西藏墨脱县以南喜马拉雅山麓之

  • 雍村河

    即今四川江油市西北之平通河。清嘉庆 《四川通志》 卷15江油县: 雍村河 “在县西南二十里。又名平通河,俗名小江河。其流自平武县界来,径县西,又四十里从北而南至彰明界入涪江”。雍村在河西岸,南宋宝祐间

  • 廿三里溪镇

    清置,属义乌县。即今浙江义乌市东北廿三里镇。

  • 茶园关

    明置,在今贵州石阡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石阡府: “茶园关在府南,与偏桥卫接界。”

  • 高家嘴

    在今上海市金山县金山卫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华亭县: 高家嘴 “在府东百余里翁家港口。此港险要,嘉靖三十四年,青 (村)、南 (汇) 二所各募兵守此。三十九年始罢。今属青村所。《海防考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