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后宅镇

后宅镇

即今江苏无锡县东南后宅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金匮县:“后宅镇在城东南四十里。”


(1)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南部。面积33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后宅,人口 4500。因位于明兵部司务邹姓故宅后,故名。1949年为后宅镇,1950年改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93年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等。有机械、化工、轻工、冶金、电子、建材等厂。硕后公路经此。(2)在浙江省义乌市西北部,西北邻浦江县。面积65.1平方千米。人口4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后宅,人口 5980。原名黄龙后宅,《南阳叶氏宗谱》载,昔“宅边古木大而茂,挺而秀。适有繁藤盘绕其上,其色黄,故名黄龙”。祖先“由叶塘迁居黄龙。黄龙之派皆洪氏之后,故称黄龙后宅”。后简称后宅。民国时称永宁乡,1956年改后宅乡,1958年后改公社,1987年置镇。产稻、生猪等。特产青枣。有服装、建材、丝毯等厂。集贸繁兴,有竹木、牲畜、小商品等专业市场。蒋义公路经此。(3)在广东省南澳县南澳岛西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29.1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后宅,人口1.9万。镇境东部古称隆澳,名源于前江湾畔隆眼砂澳。《南澳志》载:隆澳南北皆面海,南为大海,北为内海,南称前江,北称后汐,澳人读汐为“宅”,古亦作后宅。明万历三年(1575年)设协守漳、潮等处专驻南澳副总兵。翌年在隆澳筑城,1937年县城从深澳迁此。1950年设隆西行政委员会。1952年置隆西乡。1953年分隆西、西山两乡,1956年撤乡属南澳渔业公社。1960年设后宅公社,1965年析置后宅镇。1984年后宅公社并入。多为丘陵区。高嶂海拔587.1米,为县最高峰。以渔业为主,有海水养殖业。兼种稻、蔬菜。山地种柑橘、香蕉等水果。有化工、绣花、渔网加工、五金修配等企业。南环公路经此。后江为主要港口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府学礼殿

    古文翁学堂、周公礼殿。在今四川成都市文庙前街第四中学校处。《宋史·王刚中传》: 南宋高宗时,任成都府,制置四川 “府学礼殿,东汉兴平中建,后又建新学,遭时多故,日就倾圯,属九县缮完,悉复其旧”。即此。

  • 下桃

    在今陕西汉中市东。南北朝时戍守要地。《宋书·萧思话传》:元嘉十年(433)二月,“(萧)承之等进黄金,(蒲)早子、(萧)健等退保下桃”。

  • 金门坞

    一作金门坞。在今河南洛宁县西洛水南。《宋书·柳元景传》: 元嘉二十七年 (450),“招宜阳人刘宽虯率合义徒二千余人, 共攻金门, 屠之”。《水经·洛水注》: “洛水右会金门溪水,水南

  • 井店集

    即今河南内黄县西南井店。民国属濮阳县,有县佐驻此。

  • 鄮山

    在今浙江鄞县东三十里宝幢乡。《寰宇记》卷98明州鄮县: “汉旧县,居鄮山之阴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 卷11庆元府引 《十道四蕃志》 云: “以海人持货贸易于此,故以名山。”古山名。在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

  • 思峨县

    唐仪凤二年 (677) 置,为晏州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兴文镇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仪凤二年(677年)置,治今四川省兴文县。属泸州。后废。

  • 新平郡

    东汉兴平元年 (194) 置,治所在漆县 (今陕西彬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彬县、长武、永寿和甘肃泾川、灵台等县地。其后屡有变动。北魏属泾州。西魏属豳州。隋开皇三年 (583)废。义宁二年 (618) 复

  • 青衣山

    即乌尤山。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南五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74平羌县: 青衣山 “在县南四十里。导江、沐水、平羌水、岷江水会于山下”。《清一统志·嘉定府》: 乌尤山,“ 《旧志》: 乌尤即青衣山,距州五里,关锁

  • 昌乐县

    ①北魏太和二十一年 (497) 置,属魏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南乐县西北。北周为昌乐郡治。隋大业初废入繁水县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复置,属魏州。六年 (623) 移治今南乐县。五代唐改为南乐县。②唐武德

  • 龙势关

    明置,在今贵州铜仁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铜仁府》:龙势关“在府城东。又东有石榴关”。清严如熤《苗疆险要考》13:“龙势关,城东二十余里。危坂长磴,势极蜿蜒,旁通漾头司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