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川水
指今广东吴川市西之鉴江。《寰宇记》卷167吴川县:“吴川在县西。水中有三川石。”县以此名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吴川县:吴川水在“县西一里。鉴江及陵、罗诸水自化州合流,至县北二十里复纳浮山水,流经城西,至县南合渡,分为三川,旋绕数里,复合为一,出限门入于海”。
指今广东吴川市西之鉴江。《寰宇记》卷167吴川县:“吴川在县西。水中有三川石。”县以此名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吴川县:吴川水在“县西一里。鉴江及陵、罗诸水自化州合流,至县北二十里复纳浮山水,流经城西,至县南合渡,分为三川,旋绕数里,复合为一,出限门入于海”。
自今安徽太和县东南,南流至阜阳县东南入颍。《水经·颍水注》:“颍水东南流,左合上吴、百尺二水。”即此。
①即今江西婺源县东北段萃水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徽州府婺源县 “婺水” 条: 武溪水 “亦出浙源山,东南流经龙尾山,溉田十三顷有奇,下流俱入于绣水”。②即今武水。出今湖南临武县西北,东流入溱水。《水经
又名金山屿。在今台湾省澎湖县北,白沙岛之北。清高拱乾 《台湾府志》 卷1: 金山屿“屿色黄赤如金然,故土人呼之”。
宋代黄河东流的别称。据《宋史·河渠志》载:庆历八年(1048)黄河在澶州(治今河南濮阳市)商胡埽决口后,河道改由北流,合御河入海,史称北流。嘉祐五年(1060)黄河北流又在魏县(今河北魏县东北)境内第
即今江西进贤县北六十二里三阳街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:进贤县北有三阳集。
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岗更诺尔东。明金幼孜 《北征录》: “晚次通川甸,即应昌东二海子间。上登山遥望,指海边石山曰: ‘此即三石山也’。营之西南,曼陀罗山下有寺基,元公主造寺,出家于此。国初废。”
在今四川小金县西。清乾隆《金川琐记》卷2:“龙登碉,属懋功也。为两金川要口, 山形雄峻,所谓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者也。讨逆酋时,三年不能下,四路夹攻,长驱直捣,因乘其懈,击破之。”
在今山东长清县南四十里。《金史·宣宗纪》: 兴定四年 (1220),“八月戊午朔,严实、成江、王赟据济南,山东招抚高居实遣人招严实于青崖砦,获其款以闻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长清县: 青崖山 “冈峦绵
唐贞观八年 (634) 改乐州置,治所在平乐县 (今广西平乐县西南)。《元和志》 卷37昭州: “取境内昭潭为名。” 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平乐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昭州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平
明永乐四年(1406)置大古剌军民宣慰使司,属云南布政司。治所在白古(今缅甸勃固)。辖境在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三角洲。正统以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