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团城

团城

①在今北京市故宫西北北海公园南门西侧。初为辽、金御园一部分,时仅琼华岛(今琼岛)前水中一小屿。至元代,岛上建有仪天殿。元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卷21“宫阙制度”条载:“仪天殿在池中圆坻上。”明改仪天殿为承光殿,并在岛屿四周用砖砌成圆形城墙, 因名团城。清康熙二十九年(1890)重建承光殿。殿内有一玉佛,相传为清末缅甸所赠。

②在今山西汾阳县西南团城村。北魏武定四年(546)置武昌郡治此。《元和志》卷13汾州孝义县:“团城,在县西北十八里。后魏筑以防稽胡。其城纡曲,故名团城。”

③即今山东沂水县城。西汉于此置东莞县。三国魏为东莞郡治。北魏为东徐州治。后又为南青州治。《水经·沂水注》:“沂水又东南径东莞县故城西,与小沂水合。孟康曰:县故郓邑,今郓亭是也。汉武帝元朔二年,封城阳共王子吉为东莞侯。魏文帝黄初中立为东莞郡。《东燕录》谓之团城。刘武帝北伐广固,登之以望五龙。魏南青州治。”《寰宇记》卷23沂水县:“县理城本汉东莞县城也,南燕于此置团城镇,去东安郡三十里。城隍圆,因名团城。隋开皇十六年于此置沂水县。”

④一名新城。在今河南原阳县东南。清乾隆《怀庆府志》卷4阳武县:团城“在县东南二十里。俗呼为新城。即曹操与袁绍相拒处”。


(1)古城名。(1)即今山西省汾阳市西南团城村。北魏时筑。(2)即今山东省沂水县。南朝宋泰始三年(467年)清河太守张谠镇守于此。北魏为东徐州、南青州治,北周为莒州治。(2)景点名。在北京市西城区北海南门外西侧。原是太液池中的一个小屿。金时,为御苑的一部分。元代在其上增建仪天殿,明代重修,改名承光殿,并在岛屿周围加筑城墙,墙顶砌成城堞垛口,初步奠定了团城的规模。城高4.6米,面积约 4500 平方米。承光殿是黄琉璃筒瓦重檐歇山顶方形大殿,四面各推出单檐卷棚顶抱厦,造型优美。殿内有一尊雕琢精美、洁白无瑕的玉佛。殿前玉瓮亭为清乾隆十四年(1749年)增建,内藏整块墨玉雕成的玉瓮。另有古籁堂、余清斋、镜澜亭等建筑。布局紧凑严整,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(3)集镇名。在安徽省寿县北部、寿丰干渠西侧。属双桥镇。人口700余。为原梨树乡人民政府驻地。相传为汉代古城遗址略呈圆形得名。为附近乡镇物资集散地。有米面厂。有公路北接淮霍公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牌楼市

    即今江苏太仓市东北牌楼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镇洋县: “牌楼镇在城东四十里。” 因东、西市梢有明代兵部侍郎王倬所建都宪、方伯两座石牌楼,故名。

  • 龙穴

    在今湖南常宁县西南。晋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龙穴内蒸,云雨所储。”唐李善注:“湘东新平县有龙穴,中有黑土,天旱,人人便共以水沾穴,则暴雨应之。”《水经·湘水注》:宜溪水“出湘东郡之新宁县西南……西北流,东

  • 大利县

    ①隋大业初于大利城置,为定襄郡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乡。隋末废。②亦作大利县。唐武德元年(618)置,属雅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芦山县西北。六年(623)废入严道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九年(5

  • 大天马山

    亦名天马山。在今广西阳朔县西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桂林府一》:天马山“其形如马。前有二小山,状如执御者”。

  • 扶余府

    唐渤海国置,治所在扶州(今吉林四平市西一面城)。辖境相当今吉林四平、辽源以北伊通河流域及辽宁昌图、西丰等县地。辽太祖时改置扶州。渤海国以扶余故地置,治扶州(今吉林四平市西一面城;一说在今农安县,或说在

  • 龙门镇设治局

    1912年置,属黑龙江省绥兰道。治所在龙门镇(今黑龙江省德都县东北龙镇)。1917年改为龙镇县。1912年由龙门、安古、乌鱼三镇地方设置,治龙门(今黑龙江五大连池市龙镇)。1917年升县,并改名龙镇县

  • 丹头县

    蒙古至元元年(1264)升丹头砦置,属延安路。治所即今陕西子长县东三十五里丹头村。四年(1267)废。古县名。蒙古至元元年(1264年)升安定县丹头寨置。治今陕西省子长县东丹头。属延安路。四年废入安定

  • 罗坑

    即今广东曲江县西南罗坑。清同治《韶州府志》 卷11曲江县有 “罗坑墟”。

  • 新滩

    在今湖北秭归县 (剪刀峪) 西北新滩镇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4归州: 新滩 “天圣丙寅,赞唐山摧,遂成新滩。皇祐间,太守赵诚疏凿,有摩崖碑。其滩有龙门、佛指甲、官槽。而官槽与龙门相对”。南宋陆游 《入蜀

  • 㺐崖

    一名狼峱山。 在今四川綦江县西南。 《舆地纪胜》 卷180南平军: 㺐崖 “在军之西。 旧有僚居,遂以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