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固城

固城

①即今河北定州市东三十里固城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大通三年 (531),魏普泰初,大都督侯渊 “讨刘灵助,至固城”。胡三省注: “固城,当在中山城东北,安国城西南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4定州:“ 《旧志》: 禹治水时筑,屹然坚固,后人因名曰固城。”

②在今河北南宫市境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元和十一年 (816),命河东、幽州、义武、横海、魏博、昭义六道兵讨成德王承宗,“魏博奏败成德兵,拔其固城”。胡注: “固城,当在冀州南宫县界。”

③即今江苏高淳县东南固城镇。汉曾为溧阳县治。后县治迁徙,遂废。北宋为固城镇。

④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北五十里薛山下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天监五年 (506),“桓和击魏兖州,拔固城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2滕县: 堌城 “盖南北朝时戍守处。或谓之五固”。

⑤在今河南扶沟县西南。唐杜佑 《通典》 卷177扶沟县: “故固城在县西南,周回有水,势甚固,故为名。”


(1)古城名。(1)即今河北省定州市东南固城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中大通三年(531年),北魏将刘灵助引兵寇博陵以西,魏主命侯渊、叱列延庆征讨至固城,袭斩灵助,即此。(2)在今河北省南宫市境内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元和十一年(816年),命河东、幽州、义武、横海、魏博、昭义六路兵讨成德王承宗,“魏博奏败成德兵,拔其固城”,即此。(3)在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北。东魏属高平郡。梁天监五年(506年)萧及与北魏元恒大战于此,梁军败绩。(2)集镇名。(1)在河北省赵县城南部。属赵州镇。人口 1500。西汉名平棘,因村西平棘山得名。汉高祖七年(前200年)封功臣林挚为平棘懿侯于此。北魏太和元年(477年)为平棘县治,西晋县治迁棘蒲(今赵州)后改名南平棘,后改今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等。308国道经此。(2)在山东省平邑县东北部。属柏林镇。人口 3280。据传,汉代即有居民。村在古颛臾国城址南侧,取《论语》“颛臾固而近于费”之意,名固城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花生、山楂、苹果等。有砖厂、罐头厂及豆腐坊。董泗公路经此。村北侧有颛臾国旧址。(3)在河南省淮滨县北部。固城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3350。春秋时楚国在此筑城建仓,取名固城仓。清初起集,称固城集。1945年称固城镇,1949年简称固城。产小麦、稻等。有机械修理、水泥预制件、砖瓦、粮油加工等厂。公路通县城。古迹有固城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荻芦山

    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南九龙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00连江县: 荻芦山 “在县东南三十里。先名九龙山,山连石鼓山而来。古老传云,秦始皇令掘断山脊,乃见芦根一茎,长数丈,断之有血,因名荻芦山”。

  • 桐丘

    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扶沟县西二十里。《左传》: 庄公二十八年 (前666),楚军侵郑,“郑人将奔桐丘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省扶沟县西。《左传》庄公二十八年(前666年):楚侵郑,“郑人将奔

  • 骐县

    西汉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在今山西乡宁县东南六十里。东汉废。《寰宇记》 卷48 乡宁县: “县东南约六七十里有马头山,盖山形似马,因以为名。骐则马之骏异,盖县因山取名。”

  • 归德郡

    唐天宝元年(742)改燕州置,治所在辽西县(今北京市顺义县西北)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燕州。

  • 芦镇

    即芦畲镇。在今江西宁都县东北。清设芦畲汛。

  • 仁寿山

    在今甘肃陇西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巩昌府陇西县:仁寿山“在府城南。逶迤百里”。《清一统志·巩昌府一》:仁寿山“在陇西县南一里。山自漳县来,延亘百余里,其东为盘龙山”。

  • 成都前卫

    明洪武四年(1371)置,属四川都司。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南前卫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7成都府:成都前卫“在府治南六里”。后废。明洪武中置,治今四川省成都市。清初废。

  • 除口戍

    在今陕西宁强县西北阳平关一带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 “汉水又西南,径关城北,除水出西北除溪,东南流入于汉。” 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天监十四年 (515),任太洪 “袭破东洛、除口二戍”。除口戍即此。除

  • 赤崖社

    即今河北昌黎县东南三十里赤洋口乡。明弘治《永平府志》卷1里社:昌黎县有赤崖社。

  • 满山红山

    在今福建永定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8永定县: “满山红山在县西南五十里。森耸雄丽,半入潮州府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