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国子监

国子监

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北侧。元、明、清三代的国家最高学府。始建于元大德十年(1306),明初改北平郡学,永乐二年 (1404) 复称国子监。建筑坐北朝南。大门名集贤门,二门名太学门。太学门内的辟雍为国子监全部建筑的中心,与北面的大殿 (彝伦堂) 形成院落。彝伦堂是国子监的藏书处。彝伦堂后的敬一亭建于明嘉靖七年 (1528),是国子监祭酒的办公处。国子监现为首都图书馆旧馆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。元、明、清三代的国家最高学府。始建于元大德十年(1306年),明初改北平郡学,永乐二年(1404年)复称国子监。建筑坐北朝南,中轴线上分布有集贤门、太学门、辟雍、彝伦堂、敬一亭等。集贤门是正门,太学门是二门,门内的辟雍为国子监全部建筑的中心,与北面的彝伦堂形成院落。其东西两面的配庑构成四厅六堂:东为典簿厅、绳愆厅、率性堂、诚心堂、崇志堂;西为典籍厅、博士厅、修道堂、正义堂、广业堂。彝伦堂后的敬一亭,建于明嘉靖七年(1528年),为国子监祭酒(最高领导人)的办公处。现为首都图书馆馆址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鄂吉岱城

    故址在今黑龙江省拜泉县西南。清西清《黑龙江外记》 卷2; 齐齐哈尔城 “东北三百里之鄂吉岱城也,……鄂吉岱城方一里,甲辰年抚降之”。

  • 梓潼帝君神祠

    即梓潼庙。今四川梓潼县东北二十里七曲山大庙。《明史·礼志四》: “梓潼帝君者,记云: 神姓张名亚子,居蜀七曲山。仕晋战没,人为立庙。唐、宋屡封至英显王。道家谓帝命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,故元加号为帝

  • 永安札萨克旗

    即土尔扈特南中旗。旗府驻地在今青海兴海县西南,后迁今青海海晏县西北。

  • 保定市

    1938年日伪由清苑县析置,为河北省会。治所即今河北保定市。1945年废。1948年当地解放后复置保定市。在河北省中西部、太行山东麓。面积2.2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73平方千米)。人口1076.9万(市

  • 广福乡

    即今广东蕉岭县北广福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镇平县图:县北有广福乡、罗冈司。

  • 普城县

    唐末改黄安县置,属剑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南一百二十里王河镇。宋作普成县。元至元二十年 (1283) 废入普安县。

  • 台子山

    在今江苏盱眙县东一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6:“按《宋书》云,元嘉二十七年,宋将臧质屯兵盱眙城内以拒魏师,魏引军士造弩台以射城中,因以为名。”

  • 桐丘

    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扶沟县西二十里。《左传》: 庄公二十八年 (前666),楚军侵郑,“郑人将奔桐丘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省扶沟县西。《左传》庄公二十八年(前666年):楚侵郑,“郑人将奔

  • 人荒寨

    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南。《明史·李应祥传》:“王廷瞻抚蜀时,尝遣副将吴子忠击破丢骨、人荒、没舌三砦,诸酋乃降。”在今四川省松潘县东南。明万历六年(1578年),杨一桂言人荒等寨屡为边患,即此。

  • 乌石城

    在今安徽宁国县东南九十里盘山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宁国县:“乌石城在县南九十里槃山北,相传南唐时置城,以备吴越处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