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土默特旗

土默特旗

亦称土默特总管旗、土默特特别旗。1914年改归化城土默特都统旗置,设总管,属绥远特别区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。仍为左、右二翼。1928年属绥远省,仍是旗、县并存一地。1954年撤销归绥县建制,政区归土默特旗管辖,不再管辖各县蒙古族。1957年迁察素齐镇。1958年撤销萨拉齐县入旗,治所迁萨拉齐镇。1960年又迁察素齐镇。1965年分为土默特左旗(驻察素齐镇)和土默特右旗(驻萨拉齐镇)。


旧旗名。明嘉靖年间为蒙古族谙达部游牧地,并筑库库河屯城于丰州滩,为西土默特。清称归化城土默特。治归化城(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旧城)。土默特,系蒙古族部落名。土默,是“万”的意思,特,是“万”的复数词。乾隆四年(1739年)设萨拉齐协理通判,处理蒙汉务。乾隆二十五年设萨拉齐厅,治今土默特右旗萨拉齐镇。1912年废厅改县。1914年属绥远特别行政区,1928年属绥远省。1949年置土默特旗,治归绥市(今呼和浩特市),直属省。1954年绥远省撤销,改属内蒙古自治区平地泉地区;归绥市改名呼和浩特市。1958年萨拉齐县并入,旗治移驻萨拉齐镇。1960年属呼和浩特市,旗治察素齐镇。1963年改属乌兰察布盟。1965年土默特旗撤销,分置左、右旗(1969年成立);左旗驻察素齐镇,右旗驻萨拉齐镇。1970年左旗属呼和浩特市,右旗属包头市。1949年为土默特旗,1954年归绥县并入,1958年萨拉齐县部分地区并入,1965年分为土默特左旗和土默特右旗两旗(1969年成立)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塔儿冈

    在今湖北广水市北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应山县: 塔尔冈 “在县北三里。又有望城冈在县东五里。嘉靖中县令王朝璲议云,城外四山环绕,塔儿冈、杨通冈、应台山等处尤高平近县,登之可窥城中虚实是也”。

  • 五固

    即固城。在今山东滕州市东五十里。《魏书·高祖纪上》:太和四年(480),“兰陵民桓富杀其县令,与昌虑桓和北连太山群盗张和颜等,聚党保五固,推司马朗之为主。诏淮阳王尉元等讨之”。

  • 浦峰寺

    在今湖南泸溪县西武溪东。《清一统志·辰州府》: 浦峰寺 “在泸溪县西武溪东。一名石林精舍”。唐郎士元有 《题精舍寺》: 曰: “石林精舍武溪东。” 指此。

  • 翁源县

    南朝梁承圣末置,属清远郡。治所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北横江源头处。《元和志》 卷34: 翁源县“因县界翁水之源为名”。隋属南海郡。唐武德五年(622) 属洭州,贞观元年 (627) 改属韶州。北宋淳化中迁翁

  • 歹补

    即今云南会泽县东南待补。《清一统志·东川府》:歹补巡司“在会泽县南一百一十里”。

  • 恩德宏汛

    即今云南鲁甸县西南三十八里火德红乡。清设恩德宏汛。1925年改名火德红。

  •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属乌梁海三佐领

    清康熙间置,属唐努乌梁海。治所在今蒙古国库苏古尔省乌鲁克穆河北岸。

  • 东合州

    唐贞观元年(627)改南合州置,治所在海康县(今广东雷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雷州、遂溪、徐闻、湛江等市县地。八年(634)改为雷州。唐贞观元年(627年)改南合州置,治海康县(今广东雷州市)。辖今广东

  • 大湖墟

    即今福建永安市北大湖镇。《清一统志·延平府》“西洋墟”条下:“岭后墟,在县北二十余里留坊,相近有大湖墟。”

  • 南白渠

    在今陕西高陵县北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白渠又东,枝渠出焉,东南径高陵县故城北。” 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3高陵县: 南白渠,“白渠自泾阳县来,分三限。中白渠首受太白渠入县界,南白渠首受中白渠,东南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