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江西九江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2九江府: 叠翠亭 “宋岳飞建,以对庐山九叠,故名”。
在今广西岑溪县东南九十里,黄华河东岸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:岑溪县东南有上里平河村巡司。《清一统志·梧州府二》:上里平河巡司“在岑溪县东南平河。旧置镇乌峡山下,今移于此”。
亦名南池。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南十五里七里镇。《汉书· 地理志》 阆中县: “彭道将池在县南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 86 阆中县: 彭道将池,“ 《郡国志》 云: 彭道鱼池在州西南。《四夷述记》云: 州东南
春秋周邑。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北。《左传》: 昭公二十二年 (前520),周景王 “崩于荣锜氏”。杜注: “河南巩县西有荣锜涧。”古邑名。春秋周地。在今河南省偃师市东北。《左传》昭公二十二年(前520年)
一名柳边堰。在今陕西勉县东南。《宋史·河渠志五》:“兴元府山河堰灌溉甚广,世传为汉萧何所作。嘉祐中,提举常平史炤奏上堰法,获降敕书,刻石堰上。中兴以来,户口凋疏,堰事荒废,累曾修葺,旋即决坏。乾道七年
即今广东紫金县西南兰塘镇。清雍正 《广东通志》 卷18: 永安县有蓝塘墟。
在今新疆尼勒克县北与精河县交界处。清乾隆 《西域图志》 卷22: 博罗布尔噶苏鄂拉 “在哈喇古颜鄂拉西一百里。入东谷口西行三十里为觉罗托海,又西南一百一十里为额博尔济达巴,又西九十里出西谷口”。
在今河南洛阳汉魏故城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晋太安二年(303)九月,“丁亥,帝幸偃师;辛卯,舍于豆田”。胡三省注:“据《晋书·五行志》:洛阳城东有豆田壁。”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、汉魏洛阳故城东。《资治通鉴
一作巴鲁安。即今阿富汗喀布尔北帕尔万。《元史·太祖纪》:十八年(1223)“夏,避暑八鲁弯川”。元为察合台汗国属地。
西魏改魏安郡置,为沔州治。治所在甑山(今湖北汉川县东南十里)。明曹学佺《名胜志》:汉川郡“以县南一里汊水为名”。隋开皇初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