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营城
①在今山东昌邑市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6昌邑县“都昌城”条下:“今城南五里有大营城,北五里有小营城,俗为大营、小营二村,相传即孔融与黄巾相拒处。”
②即大莹城。在今山东滨州市滨城镇西二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滨州:大营城“故丁河口也。金人尝屯兵于此”。
①在今山东昌邑市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6昌邑县“都昌城”条下:“今城南五里有大营城,北五里有小营城,俗为大营、小营二村,相传即孔融与黄巾相拒处。”
②即大莹城。在今山东滨州市滨城镇西二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滨州:大营城“故丁河口也。金人尝屯兵于此”。
本名皇甫林,后讹为广富林。亦作广福林。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十四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松江府青浦县“黄渡镇”条:“广富林市在县东南三十二里细林山南,亦华亭分界处也。”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青浦县:“广富林
①秦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冈上。西汉为广陵国治。东汉为广陵郡治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邗江县。五代南唐又改江阳县为广陵县, 治所即今扬州市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)省入江都县。南宋
①即今陕西镇安县南青铜关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9金州: 洵阳县有青风关。《清一统志·兴安府二》 引 《旧志》: “清风关在洵阳县北一百五十里,接镇安县界,即青风之讹也。俗又名青铜关。”②亦名清风阁。即
在今台湾省南投县东北, 与花莲县交界处。中央山脉北段高峰。海拔3559米。为浊水溪上源䓫莱溪与花莲溪支流木瓜溪上源分水岭。 䓫莱, 泰雅语原义为 “覆雪山头”。
即今新疆富蕴、福海二县间之喀拉额尔齐斯河。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卷5:“罕达海图河源处为库鲁图河,西南流百里为罕达海图河,又西南入额尔齐斯河。”
在今湖北房县西北羊峪口乡。《清一统志·郧阳府》:羊角砦“在房县西北四十里”。民国《湖北通志》卷36房县:羊角砦“顺治五年,抚治赵兆麟奏立镇房营驻劄于此”。
在今河南项城市西南。《春秋》: 文公十年(前617),“楚子、蔡侯次于厥貉”。《公羊传》 作屈貉。古邑名。又作屈貉。春秋宋邑。确址待考,在今河南省项城市境内。《春秋》文公十年(前617年):“楚子、蔡
在今四川金川县西南马尔邦乡。《清史稿·明亮传》:乾隆四十年(1775)征金川,“阿桂军临噶拉依,明亮取独松趋正地,降马尔邦”。即此。四十五年(1780)于此设马尔邦汛。有把总驻守。
为晋文帝司马昭的陵墓。在今河南偃师市南潘屯、杜楼二村以北枕头山墓地。《晋书· 文帝纪》 载: 咸熙二年 (265),“秋八月辛卯,帝崩于露寝,时年五十五。九月癸酉,葬崇阳陵”。
即今江苏靖江市东北季市镇。清时有巡检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