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蜀国
①北宋淳化四年(993)三月,蜀州青城县农民王小波、李顺起义。十二月小波战死,众推李顺为帅。次年正月攻占成都(今四川成都市),建立政权,称大蜀王,改元应运。大蜀国势力范围,据《通鉴长编纪事本末·李顺之变》:“北抵剑阁,南距巫峡”,五月败亡。
②北宋咸平三年(1000)益州兵变,推都虞侯王均为首领,在成都(今四川成都市)建立政权,据《宋史·雷有终传》:“号大蜀,改元化顺。”十月败亡。
①北宋淳化四年(993)三月,蜀州青城县农民王小波、李顺起义。十二月小波战死,众推李顺为帅。次年正月攻占成都(今四川成都市),建立政权,称大蜀王,改元应运。大蜀国势力范围,据《通鉴长编纪事本末·李顺之变》:“北抵剑阁,南距巫峡”,五月败亡。
②北宋咸平三年(1000)益州兵变,推都虞侯王均为首领,在成都(今四川成都市)建立政权,据《宋史·雷有终传》:“号大蜀,改元化顺。”十月败亡。
元置,在今湖北宜城市东璞河镇。
明洪武八年(1375)改石耶洞军民府置,属酉阳宣抚司。治所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七十里石耶场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)属黔彭厅。乾隆元年(1736)废。明洪武八年(1375年)置。治今重庆市
南宋置,治所在今贵州龙里县北。后废。南宋置,治今贵州省龙里县北。属黔州所领诸羁縻州。后废。
在今山东胶南市西。《水经·胶水注》:拒艾水“出(黔陬)县西南拒艾山”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27谓即铁橛山。一说即艾山。
旧名头梁。即今上海市奉贤县东三十六里头桥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奉贤县(今奉城镇)东有“头桥”。(1)在上海市奉贤区东北部。面积28.8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头桥,人口 1400。古
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右翼旗。驻地在昌都庙(今内蒙古阿巴嘎旗南查干淖尔苏木驻地昌图苏莫)。
北齐置,治所在固始县(今河南固始县东北)。寻废。
1946年7月当地解放后由蓝田、雒南二县析置蓝雒办事处,同年10月改为蓝雒县。治青岗坪 (今陕西蓝田县东青坪)。取蓝田、雒南二县首字为名。1947年2月废。旧县名。1946年7月由蓝田、雒南两县析置蓝
在今青海共和县东北。为唐代鄯城县 (今青海西宁市) 至吐蕃逻些城 (今西藏拉萨市) 交通要道之一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鄯州鄯城: “自振武经尉迟川、苦拔海、王孝傑米栅,九十里至莫离驿。”在今青海省共和
即今甘肃永登县西连城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平番县有“连城土司”。同书《土司列传六》:“鲁氏自焘以上,世袭掌印土司指挥使,驻扎庄浪,分守连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