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龙潭

大龙潭

①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石阡府苗民司:“大龙潭在司(治今思南县南尧民里)北。澄深不测,有灌溉之利。”

②即古雷塘。在今广西柳州市南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柳州府》:龙潭“在马平县(今柳州市)。有二:一为大龙潭,在县南雷山下,即所谓雷塘也;一为小龙潭,在县西南石鱼山下”。


(1)胜迹名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南郊。古称雷塘,传说塘有神龙潜居,能兴雷降雨而得名。面积107万平方米。群山苍翠,潭水清澈,林阴幽径,风景优美恬静。唐柳宗元著有《雷塘祈雨文》,明代张翀留有“钓鱼台”遗址和石壁题诗。潭后有七女峰,水从山麓深峪涌出,汇成大深潭。清代范赫有“龙宫府幽潭,潭深三百尺。泉声破空飞,石影倒垂碧”的诗句。还有镜山、炮台山、羊角山等胜景。近年在潭边修建有壮族民居、对歌亭,瑶寨火堂、谷仓亭,苗族芦笙坪、苗王洞,侗族风雨桥、鼓楼等民族建筑物。(2)集镇名。在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西北部。大龙潭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810。因村旁有温泉得名。别名洗澡塘,彝语称嘞杂白收,“嘞”为野外,“杂白”为洗澡,意即“野外洗澡的地方”。产烤烟、稻、玉米、油菜籽等。有采铁矿及红砖等厂。有公路接永峨公路,至县城接昆洛公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他楼县

    隋大业元年(605)置,属平凉郡。治所在他楼城(今宁夏海原县东北李旺堡北)。唐贞观六年(632)于此置缘州。神龙元年(705)改名萧关县。古县名。唐高宗时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东南。属原州。神龙

  • 蒙谷

    ①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。宋梅尧臣有 《依韵和刘厚甫舍人扬州五题·蒙谷》 诗。②在今青海海晏县北湟水发源处。《新唐书·吐蕃传》: “湟水出蒙谷,抵龙泉与河合。”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东北。北宋欧阳修有诗。

  • 兴福寺

    ①又名破山寺。在今江苏常熟市北,虞山东北麓破龙涧。《舆地纪胜》卷5平江府:兴福寺“在常熟之破山。齐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。唐常建作《破山寺后禅院》诗,宋米芾手书,清言如泗勒石。称三绝碑。②在唐长安城修

  • 苏吉丹

    古国名。在今印度尼西亚中爪哇锦石一带。南宋赵汝适《诸蕃志》卷上:“苏吉丹即闍婆之支国,西接新拖,东连打板,有山峻极,名保老岸。”明张燮《东西洋考》卷4“思吉港”条:“思吉港者,苏吉丹之讹也,为爪哇属国

  • 凌云 (雲) 阁

    亦名大佛阁、大像阁。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二里凌云山乐山大佛处。唐凿弥勒大佛后,建七层楼阁护之。明末阁毁。北宋苏轼 《送吕昌朝知嘉州》诗云: “卧看古佛凌云阁,敕赐诗人明月诗。”

  • 寸金淀

    在今河南开封市北。乃黄河泛滥之水汇成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南宋端平元年(1234)八月,蒙古军“决黄河寸金淀之水”灌宋军,宋军被迫南撤。古湖泊名。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北,为黄河泛滥时所汇聚。南宋端平元年(12

  • 番纳牟山

    在今贵州盘县特区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普安州: 番纳牟山在 “州治西北。州之镇山也。驿道经此,一名云南陂。陂陀相续,往来者行石齿中”。

  • 乾符县

    唐乾符二年 (875) 改鲁城县置,属沧州。治所在今河北黄骅市西北乾符村。《寰宇记》 卷65沧州清池县 “废乾符县” 条: “乾符元年 (鲁城) 县东北有野稻水谷连接二千余顷,东西七十里,南北五十里。

  • 回蹬山

    在今云南禄丰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楚雄府》:回蹬山“在广通县(今广通镇)西十五里。相传阁罗凤侵柘东城至此,雷雨天昏,其下劝之回,因名”。

  • 绥戎堡

    北宋置,属西安州。在今宁夏海原县东北关桥乡附近。后废。北宋置,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东北,属西安州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