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天安门

天安门

在今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北侧。原为明、清皇城之正门。建于明永乐十五年(1417),初名承天门。清顺治八年(1651)重修,改名天安门。城门五阙,重楼九间,通高33.7米。整个天安门坐落在汉白玉须弥基座上,下面墩台高10米。城楼重檐飞翘,雄伟壮丽。天安门前环金水河,有跨河石桥五座,即外金水桥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北京市区中心。原为明、清两代皇城的正门。明永乐十五年(1417年)始建,原名承天门。清顺治八年(1651年)改建后改今名。城楼系双层木结构重檐歇山式建筑,大殿面宽九间、进深五间,通高34.7米。城台建在汉白玉须弥座上,红墙黄瓦,巍峨壮丽。城楼下有金水河,河上有五座汉白玉石拱桥,称为金水桥。桥前为天安门广场。城楼门洞前后各有汉白玉雕成的华表一对。城楼前还有两对雄健的石狮。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此举行,是新中国的象征。其图形为国徽组成部分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天 安 门


猜你喜欢

  • 峡西路

    即峡路。因在长江三峡以西而名。即“峡路”。

  • 祠山

    即横山。在今安徽广德县西北五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03广德县: 祠山 “在县西五里。旧为横山。有广德王张公祠,天宝中封为祠山”。

  • 兀者稳勉赤千户所

    明永乐三年(1405)置,在今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。后废。

  • 竹溪河汛

    在今湖北竹溪县西北五十里竹溪河南岸。清有外委驻防。

  • 大勐统

    旧作猛垌。即今云南昌宁县南六十八里勐统街,为勐统乡驻地。清有经制外委驻此。傣语“勐统”意为口袋形的地方。

  • 陈墅镇

    即今江苏无锡市东北六十里陈墅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金匮县图:东北有陈墅。

  • 曼飞龙塔

    又称飞龙白塔。在今云南景洪县西南勐龙镇北四里曼飞龙山上。建于清乾隆时期,系小乘佛教建筑,砖石结构,为八角金刚宝座塔,由大小九塔组成。主塔居中,挺立峭拔,通高16.29米; 八个小塔分列八角,通高 9.

  • 安门

    又称鼎路门。汉长安城南面中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西张村。汉惠帝时建。《三辅黄图》卷1:“长安城南出第二门曰安门,亦曰鼎路门,北对武库。王莽更名曰光礼门显阳亭。”

  • 淮安卫

    明洪武初建,属南京中军都督府。治所在山阳县 (今江苏淮安市)。清废。

  • 白云嶂

    ①一名白云洞。又名白云峰。在今江西于都县西四十里。有三洞联络,各容百余人,上曰白云岩嶂,中曰太虚岩,下曰龙岩,溪流贯注其间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晋天福八年(943),南汉循州张遇贤逾岭趋虔州,“遇贤众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