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长海口
亦作闷海口、胶海口。今越南北部太平省东南红河入海处。《元史·安南传》:至元二十五年(1288)征安南,“(陈)日烜及其子复走入海。镇南王以诸军追之,次天长海口,不知其所之,引兵还交趾城”。
亦作闷海口、胶海口。今越南北部太平省东南红河入海处。《元史·安南传》:至元二十五年(1288)征安南,“(陈)日烜及其子复走入海。镇南王以诸军追之,次天长海口,不知其所之,引兵还交趾城”。
明洪武六年(1373)改永顺等处宣抚司置,属湖广都司。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老司城。清雍正四年(1726)改设永顺厅。明洪武六年(1373年)改永顺等处宣抚司置,治今湖南省永顺县东南老司城。属湖广都司
一名杨石店。在今河南郏县西北。南宋李心传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卷61:南宋绍兴二年(1132)十二月辛亥,“襄阳镇抚使李横败伪齐于杨石店,遂复汝州”。
在今贵州遵义市西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2播州宣慰司: 碧云峰 “在宣慰司西。四峰并峙,一峰迥出,青碧如云”。
①古地区名。春秋晋地,战国时先后属卫、赵,相当今太行山以东的河北南部、河南北部地区。《左传》:昭公二十二年(前520),“荀吴略东阳”;《史记·赵世家》:赵惠文王十八年(前281),“秦拔我石城,王再
古道路名。亦作清溪关路。唐自四川西部通向云南的重要道路。系在汉灵关道的基础上不断展筑而成。起自黎州 (今四川汉源县北清溪镇) 渡大渡河南行,出清溪峡 (今四川汉源县西南),沿越嶲河谷,越小相公岭,转安
在今贵州荔波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都匀府》 “蒙石埲”条下:“又穷来埲,在县东。旧皆置土巡检。”
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永州府二》 引《江华县志》:“竹子尾宿、旦久宿、平冈宿,号三宿,皆平地瑶也。明洪武初,招抚下山,附籍大桐乡。每宿佥点一人为千长,听调征剿,立瑶老以约束众瑶。”
①西晋元康九年 (299) 置,属荆州。治所在石城 (今湖北钟祥市)。南朝宋孝建元年 (454)属郢州,治苌寿县 (今钟祥市)。南齐后治所屡徙。北周改为石城郡。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郢州复置,治所
唐武德二年 (619) 析信州置,治所在南浦县 (今四川万县市)。八年 (625) 改为浦州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析信州置,治南浦县(今重庆万州区)。辖境相当今重庆市万州区及梁平县。八年改浦州。
①东汉至北魏,皆都洛阳,故习称洛阳为洛京。《晋书·王导传》: “俄而洛京倾覆,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。” 《魏书·任城王澄传》: “驾还洛京,复兼右仆射。”②唐东京洛阳,时人又称洛京。③五代唐都洛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