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子寺
今甘肃广河县治。清属河州,有州判驻此。1919年改置宁定县。
今甘肃广河县治。清属河州,有州判驻此。1919年改置宁定县。
即招宝山。今浙江宁波市镇海区东北招宝山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1庆元府: 巾子山 “在定海县东北八里,与候涛山形势相望,为潮水入之屏障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宁波府定海县: 招宝山 “在县城东北,本名候涛
在今山西忻州市北四十五里忻口村,两山相夹,滹沱河流经其间。《资治通鉴》:隋大业十一年(615),突厥围雁门后,“东都及诸郡援兵亦至忻口”,围遂解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忻州引《土地记》:“汉高出平城之围,
①唐大历三年 (768) 置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招武县 (今四川茂县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西部地。后废。②唐乾宁元年 (894) 置,治所在奉天县 (今陕西乾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乾县、武功、周至、
战国赵邑,在今河北唐县北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 秦王政七年 (前240),“以攻龙、孤、庆都”。古邑名。战国赵邑。在今河北省唐县北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秦始皇七年(前240年),“以攻龙、孤、庆都
即今北京市门头沟西北清白口乡。位于清水河入永定河汇口处。清有巡司驻此。
在今四川高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3叙州:兴庆山“在庆符县南十五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庆符县“迎祥山”条下:“县南十五里有兴庆山,县因以名。”
即慎阳县。西汉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正阳县北江口集。后讹为慎阳县。
即今福建厦门市厦门岛西侧筼筜港。《明通鉴》 附编: 清顺治八年 (1651) 郑芝莞守厦门,清总兵马得功取厦门,“得功以岛屿孤悬,不敢留,出筼筜港”,即此。即今福建省厦门市筼筜港。《明通鉴》附编:清顺
在今江苏武进县西南。《明史·常遇春传》:元末从元帅徐达取常州,“吴兵围达于牛塘,遇春往援,破解之”。《方舆纪要》作“游塘”。
在今山西吉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1吉州: 挂甲山在 “州南二里。相传尉迟恭尝挂甲于此而名”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在山脚石崖上雕造佛像五区,每区二三龛,龛内多为一佛二菩萨,雕凿手法别具一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