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直镇
民国置,即今山东平阴县南孝直镇。清嘉庆《平阴县志》卷3:孝直铺“在城南五十里”。
在山东省平阴县南部。面积93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孝直,人口 9000。传唐时建村,村内有一老人无儿无女,其侄至孝,遂谓孝侄村,演变为今名。1949年属平阴县三区。1956年改孝直镇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改区,1985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谷子、棉花、甜菜、西瓜、红麻、苹果、山楂、柿子等。有汽车轴瓦、工艺美术、纺织、面粉、饲料、食品等厂。105国道及孝双、孝跑公路经此。
民国置,即今山东平阴县南孝直镇。清嘉庆《平阴县志》卷3:孝直铺“在城南五十里”。
在山东省平阴县南部。面积93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孝直,人口 9000。传唐时建村,村内有一老人无儿无女,其侄至孝,遂谓孝侄村,演变为今名。1949年属平阴县三区。1956年改孝直镇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改区,1985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谷子、棉花、甜菜、西瓜、红麻、苹果、山楂、柿子等。有汽车轴瓦、工艺美术、纺织、面粉、饲料、食品等厂。105国道及孝双、孝跑公路经此。
在今江苏江宁县西南朱门镇村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6:“朱门市在朱门南。”
即今广东新会市西大泽镇。清道光《新会县志》卷4:“墟市”有大泽墟。
古水名。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24含山县:“斗米径水在县西南八十里。按:旧径历阳豪杰李子建当隋末杜伏威之起,从伏威守城,伏威分兵戍栅口,欲开路运粮以救军食,子建请以东关下开沟通黄港陂入历湖
又作媪围水。即今甘肃皋兰县附近黄河河段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宋元嘉十六年 (439),魏议征凉州,李顺称,“自温圉水以西至姑臧,地皆枯石,绝无水草”。即此。
又名色或晒仁则。即今西藏萨迦县东一百八十余里之赛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色仁孜宗。1960年并入萨迦县。
一名苏城。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符拉迪沃斯托克(海参崴)东北。清为宁古塔副都统辖地。咸丰十年(1860)沙皇俄国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《北京条约》割占该地。1972年苏联政府改为帕尔季占斯克,意为“
在今四川兴文县 (中城镇) 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泸州卫: 泸州驿在 “卫西五里,马驿也”。
北宋天禧二年(1018)分江南路西部置,治所在洪州(南宋升为隆兴府,今江西南昌市)。管辖洪、虔、吉、袁、抚、筠六州及兴国、临江、建昌、南安四军。辖境相当今江西大部和湖北大冶、通山、阳新等县地。元废。北
古国名。故地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东北部吉兰丹一带。南宋赵汝适《诸蕃志》 “三佛齐”条有吉兰丹,为三佛齐属国。元汪大渊《岛夷志略》有专条记述。《元史·外国列传》 作吉兰亦䚟。《明史·外国列
即今四川名山县东南之名山河。为青衣江支流。《元和志》卷32名山县:名山水“在县东二百步,东南入平羌水”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名山县:“名山水在县东二百步,东南流入雅安,为小溪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