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宁乡县

宁乡县

①南齐置,属广熙郡。治所在今广东罗定市境。隋废。

②北周置,属离石郡。治所在今山西离石县境。隋开皇初属石州,大业初废。

③北宋太平兴国二年(977)析长沙县玉潭镇置,属潭州。治所即今湖南宁乡县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55宁乡县:“取其民安宁之义。”元属天临路。明属长沙府。民国初属湖南湘江道。1922年直属湖南省。

④金明昌六年(1195)改平夷县置,属石州。治所即今山西中阳县。明属永宁州。清属汾州府。1914年改为中阳县。


(1)古旧县名。北周大象元年(579年)析离石县置,治今山西省中阳县东。属离石郡。隋大业初废入离石县。金明昌六年(1195年)改平夷县复置,治今山西省中阳县。属石州。蒙古太宗九年(1237年)改属太原府,定宗三年(1248年)还隶石州,宪宗九年(1259年)又改属太原府,至元三年(1266年)后仍属石州。明隆庆后属永宁州。清属汾州府。1914年,因与湖南省宁乡县重名,改名中阳县。(2)今县名。在湖南省中部偏北、湘江支流沩水流域。属长沙市。面积 2906 平方千米。人口128.9万。辖17镇、18乡。县人民政府驻玉潭镇。北宋太平兴国二年(977年)置宁乡县,县名寓“安宁”之意。治今玉潭镇,属潭州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属潭州路,天历二年(1329年)属天临路。明、清属长沙府。1914年属湘江道,1922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益阳专区,1952年属湘潭专区。1962年复属益阳专区。1968年属益阳地区,1983年改属长沙市。地处湘中丘陵北部。丘陵、山地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5%。东北部沩水下游西岸为平原,属洞庭湖平原边缘地区。地势自西向东倾斜,湘江支流沩水因势横贯县境。流沙河、乌江自南向北流入沩水。东南部靳江自西向东流入湘江。与黄材灌区、韶山灌区北干渠及黄材、田坪、洞庭等大、中型水库构成自流灌溉网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稻、甘薯、小麦为主,豆类、油菜籽次之,为省产粮基地之一。流沙河“宁乡仔猪”为著名良种。盛产茶叶,“沩山毛尖”、“六度庵茶”远近闻名。淡水养鱼为传统副业。子盐姜、刀豆花、砂仁糕为著名特产。矿产有烟煤、石煤、锰、钨、铁、石灰石等。工业有煤炭、建材、机械、化工、化肥、食品、酿酒、造纸、印刷等。煤炭坝为益阳铁路(窄轨)终点站。有长常高速公路横贯,319国道及宁涟、桃宁、湘宁等干线公路经此。沩水下游可行驶木船。古迹有密印寺、裴休墓、张浚张栻墓和炭河里遗址。纪念地有刘少奇故居、何叔衡故居、谢觉哉故居、云山学校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吉里

    亦作吉利。即今河北枣强县东二十二里吉利乡。清《畿辅舆地全图》枣强县:东有吉里。

  • 白沙渡

    ①在今浙江建德市南新安江上。宋《淳熙严州图经》卷2建德县:“白沙渡在县(治今梅城镇)西六十里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90建德县:白沙渡“新安江渡口也。《南征记》:自建德县绕乌龙岭背,出白沙渡入寿昌,自常山县

  • 班卒

    古国名。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岸的巴鲁斯。一说班卒可能为Panchur的对音,据元汪大渊 《岛夷志略》 记,当在今马来西亚马来亚西岸。

  • 甘泉水

    ①即今陕西澄城县西之县西河。会县西诸泉入于洛。《寰宇记》卷28同州澄城县引《水经注》云:“甘泉水出匮谷中,其水尤美。”②在今陕西淳化县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云阳县有甘泉水。《清一统志·邠州》 引《淳化

  • 托索米河

    又作多索密河、托索密河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,为格林河的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 “格楞河”条下:“托索密河,在(宁古塔)城东北二千四百九十八里。源出卓哩奇山,东南流入格楞河。”

  • 泉州府

    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泉州路为府,属福建省。治所在晋江县 (今福建泉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晋江流域、澎湖列岛及厦门、同安、金门、德化等市县地。清辖境缩小,永春、德化二县割出,置永春直隶州; 澎湖

  • 游 (遊) 仙寨

    在今浙江象山县东南十五里赤坎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象山县: 游仙寨 “在爵溪所南。嘉靖三十一年倭贼寇游仙寨,爵溪百户秦彪曰:‘游仙与爵溪唇齿,无游仙是无爵溪也。’ 直前赴救,战死”。

  • 枣林冈

    在今河南固始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固始县: 枣林冈 “上有古城。近时贼自霍丘抵县东之高塘,犯县北古城是也”。

  • 拉滨铁路

    从今吉林蛟河市北拉法,经舒兰、黑龙江五常至哈尔滨的滨江站。长271.7公里。日伪于1932—1934年修筑。1935年又展筑至哈尔滨,与中东铁路接轨。自吉林省长图铁路拉法站(属蛟河市)经舒兰,至黑龙江

  • 始平县

    ①三国魏黄初元年 (220) 改平陵县置,属扶风郡。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北十八里。十六国前秦苻坚移治茂陵城 (今兴平市东北十九里),为始平郡治。北魏永安元年 (528) 迁至今兴平市东北十五里固显村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