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平县

安平县

①秦置,属九江郡。西汉初元元年(前48)置为侯国, 治所在今江西安福县东南六十里洋口、城田一带。东汉永元八年(96)改名平都县。

②西汉置,属涿郡,为都尉治。治所即今河北安平县。东汉属安平国。三国魏属博陵郡。西晋为博陵国治。北魏为博陵郡治。隋属博陵郡。唐属深州。元属晋州。清属深州。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

③南朝宋侨置,属高阳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临淄地。北齐废。

④南朝宋改东安平县置,属齐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东北十里皇城营。北齐废入临淄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,属青州。八年(625)又废。

⑤北魏太和八年(484)置,属北汾州。治所在若多村(今陕西宜川县东二十四里大村)。西魏大统十八年(552)改为汾川县。

⑥北魏置,属临松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张掖市南。寻省入临松县。

⑦东魏武定元年(543)置,属齐郡。治所在雁门川(今山西繁峙县西)。北齐废。

⑧南朝梁置,属宁海郡。治所在今广西防城港市西南。隋大业初改为海安县。

⑨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)改平坝卫置,属安顺府。治所即今贵州平坝县。1914年因与直隶省(今河北省)安平县重名,改为平坝县。

⑩清光绪十三年(1887)改台湾县置,为台南府治。治所即今台湾省台南市。二十一年(1895)被日本侵占后改为台南县,后改设台南市。

(11)1913年改安平厅置,后属云南蒙自道。治所即今云南马关县。因与直隶、贵州二省安平县重名,1914年改马关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江西省安福县东南。属豫章郡,后为侯国。东汉永元八年(96年)改名平都县。(2)南朝宋改东安平县置,治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(辛店镇)东北皇城营村。因城内有石槽,故亦名石槽城。属齐郡。北魏因之。北齐废入临淄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置,属青州。八年废。(3)北魏太和八年(484年)置,沿薛河川(今陕西宜川县西北)。属朔方郡。西魏大统年间改名汾川县。(4)南朝梁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东南。为宁海郡治。隋大业初改名海安县。(2)古旧县名。(1)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年)改平坝卫置,治今贵州省平坝县。属安顺府。1914年因与直隶(今河北)、云南两省安平县重名,改名平坝县。(2)清光绪十三年(1887年)以台湾县改名,治今台湾省台南市。为台南府治。日本侵占后改为台南州。1945年台湾归还中国后,改名台南县。(3)旧县名。(1)1913年由安平厅改置,治马白关(今云南马关县驻地马白镇)。因与直隶(今河北)、贵州两省安平县重复,1914年更名马关县。(2)豫皖苏解放区设。1948年9月由河南省鹿邑县析置,治安平集。同年11月撤销,仍划入鹿邑县。(4)今县名。在河北省东南部。属衡水市。面积493平方千米。人口30.8万。辖3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安平镇。战国为赵安平邑(今县城)。西汉置安平县,属涿郡。故治即今县址,《史记·赵世家》:惠文王四年(前295年)“公子成为相,号安平君”,即此。东汉属安平国。西晋为博陵国治。隋属博陵郡。唐先属深州,后隶定州,先天二年(713年)还属深州。五代、宋、金因之。蒙古中统二年(1261年)属晋州。明因之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属深州。1913年属直隶省益阳道,次年改属保定道,1928年属河北省。1937年属第十行政督察区。1949年属定县专区。1954年属石家庄专区。1958年并入深县。1961年复设安平县,属石家庄专区。1962年属衡水专区(1968年改地区)。1996年划归衡水市。地处河北平原黑龙港流域,地势低平。有滹沱河、潴龙河流经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棉花、花生。为省粮食生产基地县。有机械、化肥、化工、建材、电子、纺织、农副产品加工等工业。丝网业闻名全国。前安铁路、正饶、保衡公路经境内。古迹有汉墓壁画、孝感圣姑庙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石站

    元置,即今广西永福县西南大石。

  • 马坎

    在今贵州遵义市西。《明史·童元镇传》:万历二十八年(1600)征播州杨氏,镇雄兵王嘉猷“扬声捣大水田,而潜以一军拔大夫关,直抵马坎”,即此。在今贵州省遵义县西。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年)征播州土司杨

  • 项村

    即今江西婺源县西南项村。明万历八年(1580) 设巡司于此,名项村巡司。

  • 宁家陂

    在今江西浮梁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浮梁县:宁家陂“其水北注于昌江,名小坑港。相传梁末所凿,其旁壤地二千亩有奇。环山背水,道东有豪猪岭。其水北注成港,筑陂分水,西凿岭麓,引为石渠,以资灌溉,所谓宁家陂

  • 宜民戍

    在今湖北京山县境。《宋书·沈庆之传》:元嘉年间,讨幸诸山犬羊蛮,“庆之令诸军斩山开道攻之,而山高路险,暑雨方盛,乃置东冈、蜀山、宜民、西柴、黄徼、上麦六戍而还”。

  • 朗池县

    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属果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营山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39朗池县: “以临古朗池为名。” 天宝初属南充郡,乾元初复属果州。宝应元年 (762) 属蓬州,贞元元年 (785) 移于歇

  • 浊水江

    思勤江支流。在今广西昭平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昭平县: 浊水江,“ 《志》 云: 源出富川之龙岩,至思勤废县合思勤江”。

  • 夤山

    在今湖北蕲春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黄州府一》: 夤山 “在蕲州东南八里。一名迎山。一名银山。山半有小庵。明高启避迹于此”。

  • 东陇山

    在今甘肃临潭县东新城乡。明建洮州卫于山麓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0洮州卫:东陇山“番人于此耕种。明洪武十二年,洮州十八族番长汪舒朵儿等叛,沐英讨之,贼悉遁去,筑城于东陇山南川,留兵戍之”。

  • 水德江长官司

    明洪武初改水特姜长官司置,属思南宣慰司。治所即今贵州思南县。永乐十二年(1414)属思南府。万历三十三年(1605)改置安化县。明洪武初以水特姜长官司改名,治今贵州省思南县。二十二年(1389年)为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