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宜阳县

宜阳县

①战国韩置,治所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四十八里韩城镇。秦属三川郡。西汉属弘农郡。北魏为宜阳郡治。北周明帝二年 (558) 为熊州治,移治今宜阳县西福昌。隋属河南郡。唐武德二年 (619) 改为福昌县。

②西晋太康元年 (280),因避太后讳,改宜春县为宜阳县,属安成郡。治所即今江西宜春市。隋开皇十一年 (591) 于县置袁州,并移宜阳县于今宜春市东五里。十七年 (597) 复改为宜春县。

③东魏兴和中侨置,属宜阳侨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附近。北齐废。

④金大定时改寿安县置,属金昌府。治所即今河南宜阳县。元属河南府路。明属河南府。民国初属河南河洛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


(1)古县名。(1)战国韩置,治今河南省宜阳县西。秦属三川郡。汉属弘农郡。北魏曾为宜阳郡治。东魏为阳州治。北周平齐后废。(2)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以太后讳春改宜春县为宜阳县,治今江西省宜春市。属安成郡。隋开皇十一年(591年)迁治今江西省宜春市东,属袁州。十七年复名宜春县。(3)北周明帝二年(558年)置,治今河南省宜阳县西。为宜阳郡治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改福昌县。(2)今县名。在河南省西部。属洛阳市。面积 1666.3 平方千米。人口67.1万。辖6镇、1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春秋属晋。战国韩置宜阳县(治今宜阳县韩城镇东关村),因治所在宜水之北得名。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宜阳,大县也”,即此。秦属三川郡。汉属弘农郡。北魏孝昌初置宜阳郡,治宜阳县。东魏天平时置甘棠县(治今宜阳县东南)。北周平齐废宜阳县。明帝二年(558年)复置,治今宜阳县城西福昌村。隋开皇初废宜阳郡,仁寿四年(604年)改甘棠县为寿安县;大业时宜阳、寿安二县同属河南郡;义宁元年(617年)寿安县移治九曲城(今宜阳县西北),二年复置宜阳郡,治宜阳县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宜阳郡为熊州,二年改宜阳县为福昌县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熊州,七年寿安县移治今宜阳县。开元后并属河南府。五代唐改福昌县为福庆县。北宋初复名福昌县;庆历三年(1043年)废寿安县,四年复置。熙宁五年(1072年)废福昌县入寿安县。元祐元年(1086年)复置福昌县,属河南府。金初改寿安县为宜阳县(治今宜阳县城),属金昌府;福昌县属嵩州。元初同属河南府路,至元三年(1266年)废福昌县。宜阳县属河南府。清因之。1913年属豫西道,1914年属河洛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7年以洛河分界为宜南、宜北两县。1949年两县合并,仍称宜阳县。1949年属洛阳专区,1969年属洛阳地区,1986年属洛阳市。地处伏牛山低山丘陵、黄土塬和黄土丘陵区,洛河自西南向东北流经全境。属南温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烟叶、棉花、油料作物为主。矿产有煤、石灰石、重晶石、钾长石、蛭石等。工业有煤炭、化工、建材、日用陶瓷等厂矿。永灵公路贯穿全境,洛宜铁路支线经过东部,郑卢、宜故两条公路沿洛河两岸横贯东西。名胜古迹有灵山寺、福昌阁、虎头寺石窟、光武庙、韩城故城、石敬瑭陵墓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和姑镇

    唐置,属黎州。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黎州有和孤镇。《寰宇记》 卷77黎州汉源县: 汉水 “从和姑镇山谷中经界,至通望县入大渡河”。

  • 龙阳县

    ①三国吴置,属武陵郡。治所即今湖南汉寿县。唐属朗州。宋属鼎州,大观中改为辰阳县。南宋绍兴元年(1131)复为龙阳县,五年(1135)移治黄城砦(今汉寿县西),三十年(1160)复还故治,后属常德府。元

  • 烈山县

    唐开元二十四年 (736) 析广平县置,属恭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理县西北。广德后废。古县名。唐开元二十四年(736年)置,治今四川省理县西北。属恭州。唐广德年间地入吐蕃。

  • 紫溪河

    即今四川绵竹县西南之射水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绵竹县: “又有紫溪河,一名射水河。”

  • 断冈口

    在今湖北石首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石首县: 断冈口 “在县东三十里。《志》 云,宋杨么作乱,凿断山冈,以通舟楫”。

  • 督军湖

    又名东湖。在今江西波阳县城东。《寰宇记》 卷107饶州鄱阳县: “东湖在城东,又名督军湖。吴芮习水战处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 卷50饶州府: 东湖“在府城东。一名督军湖,下流入鄱江。相传鄱令吴芮尝习水战于

  • 特尔德尼城

    亦作德勒德尼城。在今黑龙江省嘉荫县西北黑龙江岸。乾隆 《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处标注战迹图》: 文苏苏河口北有 “德勒德尼城”。清陈仪 《陈学士文集》 卷10萨布素传: 康熙二十二年 (1683),“公别以

  • 虎门炮 (礮) 台 (臺)

    在今广东东莞市西南虎门,地处珠江出海咽喉。清康熙五十六年 (1717)建有炮台。***战争前夕,清朝爱国官员林则徐、关天培在虎门两岸及海上岛屿修筑炮台,横江布下铁链,使之成为 “金锁铜关”。第一重门户为

  • 隋康县

    隋开皇十年 (590) 改齐康县置,属合州。治所在今广东徐闻县南。大业初属合浦郡。唐武德初属南合州,贞观二年 (628) 改为徐闻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初改齐康县置,治今广东省徐闻县南,属合浦郡。唐初属合

  • 五亩尖山

    在今安徽无为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无为州:五亩尖山“在州北五十里。顶平五亩许,堪种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