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寿昌县

寿昌县

①西晋太康元年(280)改新昌县置,属吴郡。治所在今浙江建德市西南五十二里古城山村。南朝梁属新安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)省。唐永昌元年(689)复置,属睦州。载初元年(690)又省。神龙元年(705)再置,徙治今浙江建德市西南二十六里寿昌镇,寻迁治白艾里(今建德市西南二十二里桂村),后还治今寿昌镇。北宋宣和三年(1121)属严州。南宋咸淳元年(1265)属建德府。元属建德路。明、清属严州府。民国初属浙江金华道。1927年直属浙江省。1958年撤销,并入建德县。

②南朝宋改寿良县置,寄治无盐县(今山东东平县东南)。北魏改为寿张县。

③唐武德二年(619)置,属沙州。治所即今甘肃敦煌市西南破城子。《元和志》卷40寿昌县:“因县南寿昌泽为名。”后废。

④1913年改武昌县置,属湖北鄂东道。治所即今湖北鄂州市。1914年改名鄂城县。


(1)古县名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析敦煌县置,治汉龙勒故城(今甘肃敦煌市西南南湖附近)。因县南寿昌泽为名。永徽元年(650年)废。乾封二年(667年)复置。开元二十六年(738年)又废。后复置。属沙州。西有阳关,西北有玉门关。建中二年(781年)地入吐蕃。大中二年(848年)为张义潮所取,后属曹氏。约五代、宋初废。敦煌石室有晋天福十年(945年)写本《寿昌县地境》。(2)古旧县名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以新昌县改名,治今浙江省建德市西南大同镇西。属吴郡。南朝梁属新安郡。隋废。唐永昌元年(689年)复分雉山县置,寻废。神龙元年(705年)又置,治今建德市西南寿昌镇,属睦州。南宋咸淳后属建德府。元属建德路。明、清属严州府。1958年并入建德县。(3)旧县名。(1)1913年改武昌县置。以宋曾于此设寿昌军得名。治今湖北省鄂州市城区。又因与浙江省寿昌县重复,1914年更名鄂城县。(2)湘鄂赣根据地设。1935年由湖北省崇阳县东南山区析置,治金塘镇。1936年撤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洲墟

    即今广东高明市西三洲镇。万历《广东通志》卷46:高明县有三洲墟。明万历中迁太平巡司于此,清雍正九年(1731)改为三洲巡司。

  • 於灊县

    本於潜县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作於灊。治所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六十四里于潜镇。唐复为於潜县。

  • 南仁寨

    即今山西沁县西南南仁乡。《清一统志·沁州》 “道兴寨” 条下: 州西南 “四十五里有南仁寨”。

  • 半城镇

    即今江苏泗洪县东南半城镇。《清一统志·泗州》:半城镇“在州东北一百十里。商贾辐辏,居民稠密,附近河潮。本朝乾隆四十二年,添设州判驻此,巡私缉匪,兼管水利”。在江苏省泗洪县东南部,东濒洪泽湖。面积26.

  • 革什咱安抚司

    清康熙三十九年 (1700) 置,属雅州府。治所在今四川丹巴县西北革什扎乡。宣统三年(1911) 改流,属道坞委员。

  • 普宁寺

    在今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之北。清乾隆二十年 (1755) 建。据乾隆御制 《普宁寺碑记》 载,是年五月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头目达瓦齐发动的武装叛乱,冬十月在避暑山庄封赏厄鲁特蒙古四部首领时,决定依西藏

  • 亦奚不薛宣慰司

    元至元二十年(1283)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即今贵州大方县。至元二十九年(1292)属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,隶湖广行省。元贞元年(1295)还属云南行省。后废。

  • 博安县

    三国魏置,属庐江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六安县西。《水经·泄水注》: “博安县,《地理志》 之博乡县也。王莽以为杨陆矣。泄水自县,上承沘水于麻步山,西北出,历濡溪,谓之濡水也。” 西晋废。古县名。三国魏置,治

  • 枣强县

    西汉置,属清河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枣强县东南东故县村。《元和志》 卷17枣强县: “其地枣木强盛,故曰枣强。” 东汉废。三国魏复置,属安平郡。西晋属安平国。北魏神瑞二年 (415) 废入广川县,太和二十二

  • 周畿内国。姬姓。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南。《春秋》: 庄公元年 (前693),“夏,单伯送王姬”。十四年 (前680),“夏,单伯会伐宋”。杜注: “单伯,天子卿也。单,采地。伯,爵也。王将嫁女于齐,既命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