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山泉
当在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大宁卫:小山泉“在庆州西境。永乐中,遣将北征,闻元祖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,遂由大宁庆州兼道而进,次游魂南,道无水,军士渴甚,路旁小山忽涌四泉,士马得不困乏, 因名”。捕鱼儿海即今呼伦湖,庆州在今巴林右旗北境索博日嘎苏木。
当在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大宁卫:小山泉“在庆州西境。永乐中,遣将北征,闻元祖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,遂由大宁庆州兼道而进,次游魂南,道无水,军士渴甚,路旁小山忽涌四泉,士马得不困乏, 因名”。捕鱼儿海即今呼伦湖,庆州在今巴林右旗北境索博日嘎苏木。
亦名龙桥山。在今四川武隆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20武龙县: “以邑界武龙山为名。” 《清一统志·重庆府一》: 武龙山 “在涪州东南。…… 《明统志》: 龙桥山在武龙县东五十里。逶迤如龙,下有空洞,即
即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北九十里谦六彝族乡驻地谦糯。清嘉庆时置圈糯土千总。光绪十三年 (1887) 于此置镇边厅,十八年 (1892) 迁勐朗坝(今澜沧拉祜族自治县)。
即今蒙古国西北库苏古尔省之库苏古尔湖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下》:“回鹘有延姪伽水,一曰延特勒泊,曰延特勒郍海。”
即今四川沐川县。清乾隆《屏山县志》卷1:沐川乡在“县西北二百六十里。有沐川场”。
即今台湾台北县北三芝乡驻地。因滨海有港湾可通商,亚于基隆,遂有此名。本台湾土著番社名。又作埔头。即今台湾省台北县北三芝乡。因滨海有港湾可通商,亚于基隆,遂有此称。
又名曲里铺、屈里铺。在今安徽萧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萧县:曲里馆“在旧县西三十五里。……(万历)二十六年,河决山东单县黄堌口,稍复成渠。惟曲里馆至三仙台四十里如故。……至三十四年,大河复经曲里馆而
在今河南焦作市西北十里。旧属沁阳县。《金大定创修泉池记》有“李封村”之名。产煤。民国时李封炭著名于世。
即今福建邵武市北富屯溪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8邵武府邵武县: 紫云溪 “在府城北。源出光泽县之西北二溪,合流入境,会诸溪水东下经城北,其流益大。又东南至顺昌县之富屯,下流入顺阳溪,俗名大溪”。
一名遮虏障。西汉太初三年 (前102) 路博德筑,以遮断匈奴入侵河西之路。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: 师古曰,“阚骃云,武帝使伏波将军路博德筑遮虏障于居延城”。《后汉书·窦宪传》:
①在今山西阳高县西北。《山海经·北次三经》: 碣石之山 “又北,水行五百里至于雁门之山, 无草木”。 《水经·㶟水注》: 雁门山 “雁出其门, 在高柳北, 高柳在代中, 其山重峦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