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屏风山

屏风山

①亦名屏风岩、程公岩。即今广西桂林市东北屏风山。南宋范成大 《桂海虞衡志》: “屏风岩,在平地断山峭壁之下。入洞门,上下左右皆高广百余丈,中有平地,可宴百客。仰视钟乳,森然倒悬者甚多。蹑石磴五十级,有石穴通明。”

②在今广西河池市西河池镇东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4庆远府: 屏风山 “在河池县东北三里。形如屏风”。明天顺六年 (1462) 河池县迁治于此。

③又名夏祠山、南山、翠屏山。在今四川忠县长江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8临江县: “有屏风山。”《方舆胜览》 卷61咸淳府: 屏风山 “即夏祠山”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名胜志》 卷19忠州: “南山,即翠屏也。在对岸二里。山中有禹庙、陆宣公墓、玉虚观、朝真洞、望夫台、仙履迹诸胜、白傅作楼以望之。”

④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贵阳府》:屏风山 “在定番州西北废上马桥司南一里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黑河府

    清光绪三十四年 (1908) 置,属黑龙江省。治所在黑河屯 (今黑龙江省黑河市)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黑河市部分地区。1912年废,并入瑷珲厅。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析瑷珲北境大黑河屯(今黑龙江黑

  • 华宁县

    1932年改黎县置,直属云南省。治所即今云南华宁县。钱一《华宁县由来》:“它的命名是因县城北面有一华盖山,其次,又因历史上曾取名为宁州,故取华盖山和宁州的一个字来命名为华宁县。”(载《地名集刊》198

  • 牵马岭

    在今河北迁西县东北五十里,长河之滨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迁安县: 牵马岭 “在县西北八十里。陡峻难越,行者恒牵马而过,因名”。

  • 过步

    即今江西崇义县西北二十里过埠镇。明正德十四年(1519)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接龙场

    即今四川璧山县北保家镇。清同治 《璧山县志》卷1: 接龙场在“县北三十里”。

  • 维扬府

    元至正二十一年 (1361) 朱元璋改淮海府置,治所在江都县 (今江苏扬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北,宝应以南、仪征以东地。至正二十六年(1366) 改为扬州府。元至正二十一年(1361年)朱元璋改

  • 贵州省

    明永乐十一年 (1413) 分湖广、四川、云南三布政司地置贵州布政司,治所在贵州宣慰司 (今贵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贵州省大部分地区。清为贵州省。治贵阳府 (今贵阳市)。康熙四年 (1665) 将四川的乌

  • 三溪

    ①即今浙江嵊县西四十二里镇基乡驻地三溪村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咸通元年(860),裘甫“设伏于三溪之南,而陈于三溪之北”。即此。②在今福建长乐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 引《旧志》:“福清县诸溪,汇于破

  • 深渡

    ①即今安徽歙县东四十五里深渡镇。以新安江深潭渡口为名。宋置深渡寨。《寰宇记》 卷104歙县: 深渡 “在县东一百一十里,与睦州分界。从新安江上,崇山峻流,爽气尤异。欲到州界,峰峦掩映,状若云屏,实百城

  • 伯莒

    又作柏举。春秋楚邑。在今湖北麻城市东北。《公羊传》:定公四年(前506)十一月,“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伯莒,楚师败绩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又作柏举。春秋楚邑。在今湖北省麻城市东北。春秋末期,吴、蔡联军曾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