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巴江

巴江

①即今四川南江县东之南江,为渠江上游支流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8化城县“有巴江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7巴州:巴江“水屈曲如巴字,因名。即字江也”。

②即今四川仪陇县东之消水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仪陇县:巴江在“县东五十五里。自巴州流入境,又南流入蓬州界”。

③即今四川、贵州境之乌江。《寰宇记》卷120武龙县:“内江一名涪陵江,一名巴江,在县南屈曲北流,水自黔州信宁界入。李膺《益州记》云:内江水自万宁北二百八十里至关头滩,滩长百步,悬崖倒水,舟楫莫通。蜀江门滩,在县前巴江水中。”《明史·地理志》武隆县:“西南有涪陵江,亦曰黔江,亦曰巴江。”

④指今四川合川至重庆间之嘉陵江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巴志》:“汉世郡治江州巴水北。……后都护李严更城大城,周回十六里,欲穿城后山, 自汉江通水入巴江,使城为州。”《方舆胜览》卷60重庆府:巴江“在巴县,水折三回如巴字”。后延伸为全嘉陵江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3阆州:阆水,“《图经》云:阆水, 巴水,渝水,西汉水, 皆其名也。出凤州梁泉县嘉陵谷”。


古水名。(1)又作巴水。《华阳国志》指今重庆市嘉陵江。(2)《太平寰宇记》指今四川省通江县通江,《元丰九域志》指今巴中市南江、巴河。(3)即黔江、涪陵江,今重庆市涪陵、武隆、彭水等市县境乌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巴子城

    ①在今四川合川市南。《元和志》卷33合州石镜县: 巴子城“在县南五里”。明正德《四川志》卷13:合州巴子城“在治南五里。一名临江故城”。②即今四川万县市西南之武陵镇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武宁县:“汉临

  • 枋山

    即今台湾省屏东县东南枋山乡。据钟桂兰等纂 《屏东县志》 说: “枋山二字土音即枋山,传系古代枋山村附近崩山次头山突告崩裂,因而得名。以崩山字义不雅,改称枋山。” 日本占领期间设枋山庄。1945年抗日战

  • 政和县

    ①北魏置,属朔方郡。治所在今陕西吴堡县西北四十里杨家塬。西魏废帝元年 (552) 改名延陵县。②北宋政和五年 (1115) 改关隶县置,属建州。治所即今福建政和县。以年号为名。南宋绍兴中属建宁府。元属

  • 郧乡县

    西晋太康五年 (284) 置,属魏兴郡。治所即今湖北郧县。南齐为齐兴郡治。梁为兴州治。隋属淅阳郡。唐属均州。元初废。至元十四年 (1277)复置,改为郧县。古县名。西晋太康五年(284年)改锡县置,治

  • 东光城郡

    北齐置,治所在今河南商城县西。隋开皇初废。北齐置,治今河南省商城县西。辖境约当今河南省商城县一带。隋开皇初废。

  • 黄巾寨

    在今山东阳信县东南二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阳信县 “桑落墅” 条下: 黄巾寨,“相传汉末黄巾屯聚处”。村名。在山东省阳信县东南部。属商店镇。人口753。明永乐年间,因村址系东汉末年黄巾寨兵营遗址

  • 百岁山

    亦作白岁山。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一百二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3平茶洞长官司:白岁山“在司治西二十里。高耸插天,有积雪浸顶,岁则丰稔,故名”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平茶洞长官司:“西有百岁山。”

  • 龙江省

    1934年伪满置,省会在齐齐哈尔市(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)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杜尔伯特、明水、北安、德都、嫩江以西以北地,吉林通榆、大安以西地。1945年日军投降后废。

  • 临平河泊所

    在今浙江余杭市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: 临平河泊所 “在临平镇,属仁和,洪武初置”。

  • 刘庄

    即今江苏大丰县西南刘庄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淮安府:“刘庄在府东南百五十里。嘉靖三十八年,倭据庙湾,东侵淮安,官兵败之于姚家荡,又败之于刘庄,贼复遁入庙湾,寻败走。官军追至虾子港,贼乘舟开洋遁去。”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