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头著可长官司
明洪武七年(1374)改平头著可通达等处长官司置,属思南宣慰司。治所即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平头乡。永乐十二年(1414)属乌罗府。正统三年(1438)改属铜仁府。清嘉庆二年(1797)改属松桃厅。
明洪武七年(1374年)改平头著可通达等处长官司置,治今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。属铜仁府。清因之,属松桃厅。后废。
明洪武七年(1374)改平头著可通达等处长官司置,属思南宣慰司。治所即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平头乡。永乐十二年(1414)属乌罗府。正统三年(1438)改属铜仁府。清嘉庆二年(1797)改属松桃厅。
明洪武七年(1374年)改平头著可通达等处长官司置,治今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。属铜仁府。清因之,属松桃厅。后废。
古地区名。《史记·田儋列传》 载:秦亡,项羽分齐国故地为三国,立齐王田市为胶东王,都即墨(今山东平度市东南);田都为齐王,都临淄(今淄博市东北旧临淄);田安为济北王,都博阳(今泰安市东南),称为三齐。
即今湖北广水市西南三十四里陈巷镇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应山县西南有陈家巷市。
西汉置,属安定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泾川县东南。东汉废。北魏复置,属新平郡。北周省。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泾川县东南,属安定郡。东汉废。北魏复置,属新平郡,北周又废。
在今河南开封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7开封府祥符县:时和驿渡在“府北十里。为防河要地”。
即今福建建阳市西北七十里云谷山,接武夷山市界,与西山对峙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:芦峰山“山高万仞,四围峭削,绝顶平坦。宋乾道中,朱子更名曰云谷,筑草堂读书其下。有记”。
清雍正四年(1726)置,属奉天府。治所在吉林城(今吉林省吉林市)。辖境约当今吉林德惠、舒兰二市以南之松花江流域。乾隆十二年(1747)改置吉林厅。清雍正四年(1726年)十二月置,治今吉林省吉林市。
在今山西柳林县东二里青龙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2永宁州: 青龙泉 “平地涌出,西流入黄河”。
唐南诏置,属镇西节度。在今缅甸克钦邦伊洛瓦底江东岸达罗基。南诏后期为丽水节度驻地。唐樊绰《蛮书》卷2:丽水“南流过丽水城西”。丽水城因丽水得名。南诏为丽水节度使治,即今缅甸北部、伊洛瓦底江东岸达罗基。
又作发库门。清康熙元年 (1662) 建,为辽东柳条边边门之一。即今辽宁法库县。光绪三十二年 (1906) 于此设法库厅。1913年改为法库县。清康熙元年(1662年)设,即今辽宁省法库县。属奉天府。
本名黄土山。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十八里。清《日下旧闻考》卷137引《大政记》:“永乐七年五月,营寿陵于北京昌平县东黄土山,封曰天寿山。”明十三个帝陵皆营建于此。在北京市昌平区北。原名黄土山,又名东山、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