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平定县

平定县

①西汉置,为西河郡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东南境。一说在今陕西府谷县西北。东汉末废。

②南朝宋置,属高凉郡。治所在今广东阳春或恩平、阳东等市县境。南齐以后废。

③北宋太平兴国四年(979)改广阳县置,为平定军治。治所即今山西平定县。金大定二年(1162)为平定州治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)废。1912年复降平定州为平定县,属山西冀宁道。1930年直属山西省。


在山西省东部、太行山西麓,东临河北省。属阳泉市。面积 1361 平方千米。人口31.8万。辖8镇、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冠山镇。西汉置上艾县,属太原郡,县治即今县;一说在今张庄镇新城村。东汉改属常山国,三国魏属乐平郡。北魏太平真君九年(448年)废,孝昌年间复置,后改名石艾县。隋属太原郡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名广阳县,县治即今县;一说在今昔阳县西广阳村。北宋太平兴国二年(977年)于广阳置平定军,四年改广阳县为平定县,县治在今平定上城。清乾隆《平定州志》:宋“太祖征河东首下之,置平定军”。县因平定军名。金大定二年(1162年)升军为州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废平定县入州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升为直隶州。1912年改州为县。1914年属冀宁道。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9年属榆次专区。1958年撤销,并为阳泉市郊区。1961年恢复平定县建制,属晋中专区。1967年属晋中地区。1983年属阳泉市。地处太行山向华北平原过渡的倾斜地带。桃河及其支流温河、南川河、阳胜河流经境内。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玉米、谷子、高粱、小麦、豆类、薯类为主。矿产有煤、铁、硫黄、瓷土、耐火黏土、石膏等。工业有电力、采煤、冶炼、化工、建材、机械等。石太铁路、石太高速公路、307国道横穿境内。名胜古迹有娘子关、冠山、开河寺、药林寺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堡口市

    即浦口市。今湖南新宁县东北五十四里堡口乡。

  • 南田站

    元置。即今江西赣县 (梅林) 西北南田。明废。(1)元时置,在今江西省赣州市梅林镇西北南田。明时废。(2)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西北,漓江之滨。明代地理学家、旅行家徐弘祖(霞客)曾至此。

  • 白云亭

    ①在今江西余干县南。唐刘长卿《登余干古县城》诗有“孤城上与白云齐”句,亭因以为名。《清一统志·饶州府二》:白云亭“在余干县南”。②北宋寇准建,在今湖北巴东县城内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白云亭则天下幽奇

  • 临泗驿

    在今江苏泗洪县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1泗州: 临泗驿在 “州北百十里。路出宿迁”。

  • 万洋山

    即万阳山。在今江西、湖南两省边境。《清一统志·衡州府一》:万洋山“在酃县东南八十里。一名石含山。延亘三百里,中多古木怪石,接江西吉安府龙泉县、永宁县,南安府崇义县,长沙府茶陵州,郴州桂东县界”。又称万

  • 亮马台 (臺)

    一作晾马台。即今内蒙古丰镇市东北亮马台。清光绪 《丰镇县志书》 卷1: 亮马台 “距城一百二十五里”。

  • 隆虑县

    西汉高帝六年 (前201),封周灶为隆虑侯。景帝中元元年 (前149) 改为县,属河内郡。治所即今河南林州市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引应劭曰: “隆虑山在北。” 《水经·淇水注》: “县因山以取名。”

  • 三陂港店

    即今湖北安陆市北二十三里三陂乡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安陆县北有三陂港店。

  • 琴水桥

    在今广西壮上林县东北。明万历中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御帐坪

    在今山东泰安市北泰山三磴崖东北。清聂 《泰山道里记》 称: “为宋真宗驻跸处。” 石梁曲折,流泉绕之,境颇幽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