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平靖关

平靖关

义阳三关之一。亦作平静关。又名西关。在今河南信阳县西南豫、鄂交界处。《元和志》卷9义阳县:“故平靖关城。在县南七十六里。旧有此关,不知何代创立。按义阳有三关之塞,此其一也。……长老云:此关因山为障,不营濠湟,故名平靖。”


在湖北省广水市区北桐柏山脉与大别山脉交会处。雄关险隘,群峰列峙,系古义阳三关中的西关。扼鄂、豫两省襟喉,为古今中原要道,乃兵家用武之地。古名冥阨。因山为障,不营濠隍,又有平静关之称。相传春秋时,吴国借兵伐楚,三军经此,马不能前,遂改名拦马墙;三国时蜀将关羽镇守荆州,陈兵于此,恨不能过关直取中原,故更名恨这关。北魏拓跋氏在关南设平靖郡,即易名平靖关;明清之际,因百年老杏遍布山涧与驿路两侧,又改名杏遮关;旋因来往行人成群结队,络绎不绝,又叫行者关等。南宋岳飞、李庭芝亦曾驻兵于此。原有城垣、庙宇等诸多建筑,毁于白朗讨袁之役。但当年土筑关城绵亘山脊,仍依稀可辨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临羌砦

    北宋元符二年 (1099) 改秋苇平新砦置,属西安州。在今宁夏海原县东贾埫乡东。金废。

  • 鲁部河

    在今云南文山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教化三部长官司: 鲁部河在 “司 (治今县西南旧城) 西南三十里。源出礼社江,经司境流入蒙自县之梨花江”。

  • 红岩山

    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南十五里岷江东岸。因“山色正赤”,故名。《元史·速哥传》:至元十二年(1275)攻嘉定,“行枢密院副使忽敦等军至,与也速带儿会于红岩”。即此。为往来通道。产盐,清设盐场置关, 民国改设

  • 平山卫

    明洪武五年(1372)置,属山东都司。在今山东聊城市城东偏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4东昌府:平山卫,“《志》云,城中有二阜,谓之平山。明初建卫于此, 因名”。明洪武五年(1372年)置,因城中有平山,故名。

  • 渡口驿

    在今山东临清市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4临清州: 渡口驿 “其地为清河、夏津两县之交,漕舟所经,因置驿于此”。《清一统志·临清州》 作“渡河水驿”。

  • 石峡口山

    在今甘肃山丹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甘州府》:石峡口山“在山丹县东八十里。两峰相对,下有石井”。

  • 黄龙江

    即今福建南安市东之晋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南安县: 黄龙江 “在城 (旧县城即今丰州镇)南。亦曰黄龙溪。源自永春、安溪二县,汇诸溪之水,一东南流,一东流,同达于县西双溪口,并流而东,至九日山下为金溪,

  • 其常县

    唐置,属长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河南宁省或太平省境。后废。

  • 党坝长官司

    即丹坝长官司。治所在今四川马尔康县西南党坝乡朶兰村。《清史稿· 岳钟琪传》: 岳钟琪疏言: “党坝为大金川门户。”

  • 永龙县

   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永丰、龙冈两县合并改置,治所在旸霁(今江西宁都县西北旸霁)。以永丰、龙冈二县各取一字为名。同年12月废。旧县名。中央苏区江西省设。1934年10月由永丰、龙冈两县合置,